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孝景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淮阳王馀为鲁王,汝南王非为江都王。齐王将庐、燕王嘉皆薨。

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十月,租长陵田。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后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B.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蓻等/与谋反者/

C.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遗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D. 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

B. 和亲,即“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政治联烟。

C. 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用于皇帝高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等。

D. 甲子,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而成,居六十纪年循环首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景帝排行中间,福运加身。生母窦太后得宠后,前一个王后去世,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景帝方得以继承帝位。

B. 景帝宽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诏减去一半田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庙时,也诏令群臣不必为此上朝拜贺。

C. 景帝施政惠民,废除禁钢。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废除不准商人、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旧令。

D. 景帝节俭用度,重视农业。粮食歉收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减少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把长陵附近官田租给农民。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止马舂。

(2)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5. 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历,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态度,请简要说明。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孝景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A   

4. (1)诏令内史和各郡不能用粮食喂马,(违者将其马匹)没收归入官府。规定囚徒和奴隶穿粗糙的七鵅布衣,禁止用马舂米。

(2)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宁,太平稳定殷实富足。   

5. (1)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2)《孝景本纪》行文简略,不太符合人物传记详细刻画的写法,说明景帝份量不重。(3)本文行文省俭,在于司马迁对景帝之子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4)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诛”为动词,宾语为晁错,要在“错”后断开,故排除A和C;最后“赦”的宾语为“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而“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与谋反者”为定语后置句,因此中间不断开,排除B。整句话的翻译为: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派兵消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加叛乱的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娲皇、黄帝等”是错误的,这些都不是真正地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生母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是错误的。原文中说到“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意思是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食”,为动词,喂食;“衣”,穿;“马”,名词作状语,用马。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师”,军队;“伏辜”,服罪;“翕然”,安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干“结合全文内容、写法和司马迁经历,你认为司马迁对景帝持何态度,请简要说明”,然后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语句进行评价。

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除禁锢”的宽松政策、“省列侯谴之国”等节俭措施,以及遗诏中“出宫人归其家”的善举等。尤其对景帝果断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和鼓励农业生产、稳定局势等做了肯定记录。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文为人物传记,人物传记要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做精细的刻画,但本文作为一篇帝王传记,篇幅不长,行文简略,说明景帝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不重。司马迁是在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当政期间给汉景帝做的人物传记,司马迁用笔俭省,也是对汉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祸患。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进行总结时提到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翻译:

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的中子,母亲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国时,前一个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到宠幸,前一个王后死了,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孝景皇帝得以嗣位。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五月,减免一半的田租。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庙,命令大臣们不要上朝拜贺。匈奴进入代地,与匈奴签约和亲。

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一颗光芒很长的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毁了淮阳东宫大殿和城楼。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反叛,出兵向西进发。天子因为这件事处死了晁错,派袁盎谕告七国,七国仍不停止进军,向西围攻梁国。于是,皇帝派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派兵消灭了他们。六月二十五日,赦免七国败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蓺等参加叛乱的人。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皇子刘胜为中山王。迁徙济北王为菑川王,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齐王刘江庐、燕王刘嘉都死了。

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春天,赦免修筑阳陵的刑徒。二十九日,立胶东王为皇太子,皇太子的名叫彻。四月二十三日,大赦天下,赐予百姓爵位一级,取消禁锢的规定。

后二年正月,一天发生三次地震。郅将军出击匈奴。允许百姓欢聚宴饮五天。命令内史和各郡不得用粮食喂马,(否则)要把马匹收归官府;让刑徒穿极其粗劣的衣服,禁止用马舂米。因为收成不好,禁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当年收获的粮食提前吃完。减少在京城的列侯数量,派遣他们前往自己的封国。十月,出租长陵周围的耕地。

后三年十月,发生日食和月食,太阳和月亮有五天出现红色。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有雷震。太阳呈现紫色。月亮横穿天廷。正月十七日,皇太子举行冠礼。二十七日,孝景皇帝去世。遗诏赐予诸侯王以下至百姓中作为父亲后嗣的每人爵位一级,天下百姓每户一百钱。放出宫女,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免除赋役,不再参加任何杂徭。太子即位,这就是孝武皇帝。

太史公说:汉兴以来,孝文皇帝广施恩德,天下百姓怀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在忧虑异姓诸侯王;然后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被孝武帝采纳,)诸侯王的势力才衰弱下来,终于国家得到了安定。(由此来看,)安危的关键,难道不是运用谋略吗?

(节选自《史记·孝景本纪》)

诸侯骄纵放肆,吴王首先作乱,京城(朝廷)军队讨伐,七国服罪,天下安宁,太平稳定殷实富足。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录入时间:2021-03-29 0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