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②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③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④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取材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①豭(jiā)豚:公猪。或谓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表示勇敢。②蒉(kuài)聩:亦作“蒯聩”,是后文卫出公辄的父亲。③据记载,孔悝参与此次作乱是受到蒉聩等人的胁迫,非其本意。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性鄙                    鄙:粗鲁

B. 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亡:丢失

C.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前往

D. 于是子路欲燔台              燔:焚烧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门人请为弟子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 其父蒉聩居外                其可怪也欤

C. 方孔悝作乱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D. 君焉用孔悝                  盘盘焉,囷囷焉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年轻时好勇力,曾帮助过孔子,孔子送给他礼物诱导他,子路因此改变本性做了孔子的学生。

B. 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因得罪南子而出逃;后来回国成功发动了政变,取代其儿子卫出公而成为国君。

C. 蒉聩与孔悝作乱时,子路并不在城内,听闻消息后他立刻往回赶,子羔的劝说也没能阻止他入城。

D. 孔子听闻卫国暴乱,便预感到子路可能遇难,不久果真传来他的死讯,可见孔子对子路了解之深。

4. 结合选文第③段的内容,概括说明子路有哪些性格特点。

5. 结合选文第②段的内容以及下列《论语》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对“勇”有怎样的看法。

(1)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

【注释】①葸,xǐ,胆怯;②绞,尖刻刺人。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A   

4. ①尚勇。只身一人也敢赶回去同叛乱者作战。②重义(或:尽忠)。食人俸禄而为人尽责,不顾个人安危。③守礼。临死也为不免冠而结缨,不违君子之礼。   

5. “勇”可以是一种好的品质,是“仁”的要素之一;但“勇”应以符合“礼”“义”为前提,否则会变成缺点,造成不良后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B项,本句意为“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故“亡”在此处意为“逃亡”。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介词,通过;连词,于是;

B项,代词,他的;副词,反问语气“难道”;

C项,两个“方”都是“正当……时”;

D项,疑问代词,怎么;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项,“曾帮助过孔子,孔子送给他礼物诱导他,子路因此改变本性做了孔子的学生”错误,原文“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此处“陵暴”是指他曾经凭借勇力,欺侮过孔子;而“孔子设礼稍诱子路”也不是送给他礼物,而是设置礼仪慢慢地诱导他。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大意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找到答题区间,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如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描写等,理解其含义并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根据“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可见,他孤身一人,听说孔悝作乱也毅然前去,足见他勇敢无畏;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可见,他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尽忠重义;

“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可见,他至死遵守礼仪,为不免冠失礼而结缨,死于敌人攻击之下。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段的意思。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见义不为,无勇也”意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意为: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为: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

三则材料结合起来看,孔子对“勇”是赞赏的,“仁者必有勇”,说明他认为勇敢是仁者必须具备的好品质;而“见义不为,无勇也”“勇者不必有仁”“勇而无礼则乱”以及第二段中“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又可见,他对于“勇”是有要求的,即要以“义”“礼”为前提,见义不为就不是真正的勇敢,勇而无义则会造成混乱,或行偷盗之事。

【点睛】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

语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推断法;邻字帮助法;成语对应法;古今比照法;字形推断法。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生性粗鲁,好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他曾经凭借勇力,欺侮过孔子。孔子设置礼仪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改穿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的门人弟子,请求做了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道:“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所崇尚的,首先是义。君子好勇而不尚义,就会作乱;小人好勇而不尚义,就会偷盗。”

当初,卫灵公有个宠姬叫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南子,怕被杀,逃到国外。灵公死后,夫人想让公子郢继位。公子郢不同意,说:“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卫国立辄做了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流亡在外,没能回国。子路做了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与孔悝合谋作乱,他们进入孔悝家,然后和他们的同伙一起袭击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入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正当孔悝作乱之时,子路在外地,听到消息后赶忙回去,恰好碰上子羔从卫国的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已经逃走了,城门也已经关闭了,你回去吧,不要白白地遭受祸殃。子路说:“我接受了人家的俸禄,就不能躲开人家的灾难。”子羔走了。正好有使者入城,城门开了,子路跟了进去。他来到蒉聩处,蒉聩与孔悝正在楼台之上。子路说:“君王怎么能任用孔悝呢?让我把他捕杀了吧!”蒉聩不听,于是子路准备放火焚烧楼台。蒉聩恐惧,就让石乞、壶黡下来攻打子路,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即便死了,帽子也不能掉落。”于是结好帽带便死去了。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叛乱,说:“唉,仲由准得死了。”不久果然得到了他的死讯。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那些恶言恶语再也传不到我的耳边来了。”

录入时间:2021-03-29 0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