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节选)·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②。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是故无冥冥③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⑤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注]①苇苕:芦苇的嫩条。②句意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带它。渐(jiān):浸。滫(xiǔ):臭水。服:佩带。③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这里有精诚专一,埋头苦干的意思。意义略等于下文的“惛惛”。④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越夷貉:干越,泛指当时我国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国境内北方的民族。 B. 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C. 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D. 桀纣:相传都是暴君,桀纣后泛指暴君。 3. 对本文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B. 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鸠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兰槐之根渐之滫”等五个比喻,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说明了学习要有好的环境。 C. 荀子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 D. 荀子认为要全面地了解伦理规范与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2)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劝学(节选)·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A 4. (1)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 (2)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句话可译为,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也不能算是善驾;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于学习。从句式上讲,“不足谓善射”“不足谓善御”“不足谓善学”三个短语结构相同,三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伦类不通”“仁义不一”是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不通”作“伦类”谓语,不能断开;“不一”作“仁义”谓语,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B项,“衢道: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错误。“衢道”,岔道的意思。B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内容逐一分析。本题涉及到文章段落大意的总结、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要求选出赏析有错的一项。 A项,“第一段形象地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道德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错误。本段文字用“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引出“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强调学习的作用;然后用“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的例子,形象地说明学习的意义。因此本段文字说明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A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关键词,翻译时保证关键词的落实。关键词(1)是故,所以;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此处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干;昭昭,明白的样子,昭昭之明,指明察秋毫,明辨是非;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2)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是判断句,可译为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最普通的人;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是判断句,可译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的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编织成窝,系在嫩芦苇上,风一吹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构筑得不完好,是它系结的地方造成这样的。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长得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环境,一定要同读书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东西污染接近正直的思想。 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所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一会儿不学习,一会儿学习,那是最普通的人;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是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
|
录入时间:2021-03-31 09: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