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钱勰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纳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竞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围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①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②。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B.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C.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D.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杨修、司马懿等曾担任过曹操主簿。 C. 终制,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守丧三年,服丧期满即为终制,与“丁忧”相近。 D.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官职名,秦代始设,西汉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 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 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 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認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辞,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 (2)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宋史・钱勰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A 3. C 4. (1)经过一个月的审理,一人又来,钱勰喊来责问他说:“我本来已经告诫过你了,怎么又来欺骗我?” (2)苏轼趁钱勰伏案时送一首诗给他,钱勰提笔立刻写成一诗作为回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根据前后文,“敏”在此处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机敏”,不能做“欲困以事”的主语,所以应该断为“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排除AC。比较BC两项,区别在“缄而识之戒无复来”的断句,此处的“戒”是告诫之意,“缄而识之”这句话结构完整,所以“戒”应该放后面,断句为“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中“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错,给予子孙权利,不一定是指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错,应是有人递诉状被钱勰认出字迹,是以前上诉过的,钱勰指出并批评他。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第一句得分点:阅月:经一月;听讼:指审案;诘:责问;固:本来;安:怎么。第二句得分点:乘:趁着;据案:伏案;遗:赠送;操笔立就:提笔立刻写成;以:目的连词,来。 【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钱勰,字穆父。五岁时,每天就能诵读一千多字。凭借祖先的功劳,担任尉氏县知县,授任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曾经上奏举荐的官员名册,神宗称赞陈襄。陈襄说:“这不是我所能做的,是主簿钱勰代写的罢了。”第二天宋神宗召他对答,将要委任钱勰清简重要的官职。后来历任盐铁判官,再后来任命他担任京西、河北、京东提点刑狱。后来奉命出使高丽进行慰问,外臣都猜想并且认为皇上想结交高丽国来图谋北伐,钱勰入朝请领出使旨意,皇帝说:“高丽崇文尚礼,又重视士大夫家世,所以选择了您,没有别的原因。”钱勰到了高丽,力求按照吕端时候的旧例出行,凡是馈赠的礼品不是本来就有的都没有接受。回来时,临时停留在紫燕岛,高丽国王派两个官吏来馈赠金银四千两。钱勰说:“在客馆时我已经推辞了,如今为什么又这样做?”官吏哭着说:“国王有命令,没有完成任务回去就死,况且左番已经接受了。”钱勰说:“左右番使臣各有职守,我只是遵照旧例行事,即使你们会被处死,我也不能违背旧例接受馈赠。”最终没有接受。凭着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担任开封府知府。老官吏畏惧他的机敏,想以事使他困窘,诱导百姓递交诉状达七百份。钱勰随即剖决,文书不合事理的,封起来做上标记,告诫对方不要再来。经过一个月的审理,一人又来,钱勰喊来责问他说:“我本来已经告诫过你了,怎么又来欺骗我?”那人抵赖说:“没有啊。”钱勰说:“你前次来上诉的内容,我用某字做了标识。”打开封口给他看,果然如此,上上下下的人都很惊诧。宗室、贵戚因此收手,即使丞相府请托,也给他们戴上刑具加以治罪。这样慢慢地被很多人怨恨,出京任越州知州,又转到瀛州任职。后被召入朝廷担任工部、户部侍郎。苏轼趁钱勰伏案时送一首诗给他,钱勰提笔立刻写成一诗作为回报。苏轼说:“钱勰处理诉讼就像闪电般横扫,非常迅速,酬答的诗不断投入诗筒,非常敏锐,是近来没有见过的呀。”哲宗即位,翰林缺少学士,章惇多次推荐林希,皇帝却任用钱勰,兼任侍读。钱勰因曾经说过指责章惇的话,就害怕而要求离职。皇帝说:“难道不是那句‘心怀不满,不是辅佐年幼君王的大臣,固执线路,没有做大臣的品节’吗?我本来就知道,你不用回避。”钱勰曾经在经幄侍读,皇帝留下他,对他说:“御史台的大臣议论徐王府的事,言辞涉及到郑雍。小人竟然像这样离间骨肉,如果郑雍有奏请,一定交付给您,用赞扬的诏书安慰他。”不久郑雍的奏章到,钱勰答诏道:“不能容忍他们冤枉你,他们想打击你,我察觉此事纯属诬告,早已明辨是非,你跟别人有何不同?竟然要辞职。”皇帝见了,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章惇因此极力排挤诋毁钱勰,暗地里指使全御台攻击他,没完没了。钱勰被罢职,担任池州知州,在任上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
|
录入时间:2021-03-31 09:2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