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庖丁解牛•庄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坠下

B.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

C.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D. 善刀而藏之。善:好好地

2. 文中画曲线句子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B.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C.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D.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写此寓言故事,是为了阐述他的养生之道。庄子认为人是生活在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社会之中,如同牛的盘筋错节的生理结构。要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就必须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筋节交错即矛盾之处,“以无厚入有间”,钻其空隙,顺其自然。

B. 文章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解牛的声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就是驰骋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再如“桀然已解,如土委地”。这种写法,使形象更鲜明,有助于把道理说得更突出。

C. 文章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显豁,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这些对比叙述,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吸引了读者。

D. 课文的写法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印象深刻,激起人们的悬念。二是便于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下载Word版试题
《庖丁解牛•庄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D   

4. (1)我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2)用薄薄(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经络骨节间的空隙中,刀刃游动时就一定会有宽绰的空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D项,“善刀而藏之”是说“将刀擦干净后收了起来”。善:通“缮”,擦拭。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如本题中,句中“方今之时”,是说“现在呢”,是后面句子的状语,可以排除A和C项;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是说“我用精神去接触牛,不再用眼睛看它”,“官知止而神欲行”是说“感官的知觉停止了,只凭精神在活动”。这两句表现的庖丁解牛的精神状态,是并列的关系,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现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触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觉停止了,只凭精神在活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D项,“课文的写法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错误,课文的写法是先写结果,后写原因。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臣之所好者道也”是判断句;“好”应理解为“喜欢”;“道”应理解为“事物的规律”;“进”应理解为“超过”;句意。第二句中,“厚”是形容词动用,应理解为“厚度”;“间”应理解为“空隙”;“恢恢乎”应理解为“宽绰的样子”;“游刃”应理解为“刀刃游动”,句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有个名叫丁的厨师给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触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都哗哗地响,刀子刺进牛体,发出霍霍的声音。没有哪一种声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文惠君说:"嘿,好哇!你的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呢?"

厨师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它比技术进一步了。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到的无一不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头的牛了;现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触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觉停止了,只凭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天然的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过,何况那粗大的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断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口像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因为那牛体的骨节有空隙,刀口却薄得像没有厚度,把没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它对于刀的运转必然是大有余地的了。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却像刚刚从磨石上磨出来一样。虽说是这样,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难以处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来,目光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轻,结果它霍地一声剖开了,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我提着刀站起来,为此我环顾四周,为此我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哇!我听了庖丁的这些话,从中获得了保养身体的道理。"

录入时间:2021-04-01 0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