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美在意象·王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希腊的柏拉图曾试图给“美”下一个永恒完整的定义:“美是有用的”“美是恰当的”“美乃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等。一次次对美的概念的界定,乍看恰当,再品又觉片面,经反复推敲又一再推翻,周而复始,最终柏拉图找不出准确的语言定义“美”,只能无奈地概括为:“美是难的”。

关于美,不应悬置在一个孤立静止的语境中谈其本质、属性及内在关系,更不能机械地认定“美是客观的”或者“审美是主观的”,否则永远跳不出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定式和理论模式。

美究竟是什么?美是客观的吗?美乃人类对世界的意象感知。因美在感知中,毕加索曾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美亦在“情景”中,正如庄子所言:“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人与“情景”互生互存,交融亲和,“情景”并非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实在,而人也非独立于宇宙之外的所谓主体。因此,当人与天、地融为一体时,在恰当的“情景”中,美即闪现出来。

美在感知中,亦在情景中。美属于一种意象,而审美是种境界。所谓“意”,即人的精神维度观照的意象思维,当美在“意”中,人可感知到模糊的、不确定的、稍纵即逝的、瞬息万变的抽象之美,诸如观念艺术、互动艺术、虚拟艺术等艺术样式借助抽象之意与受众发生关系。所谓“象”,即“情景”的物理维度观照的具象思维,当美在“象”中,艺术家可捕捉到可视、可听、可触、可品的形象之美,造型艺术、影像艺术、戏剧艺术等在“象”中与受众产生共鸣。可见,美具有“意”和“象”的双向性,当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闪现,艺术家便进入“物我两忘”的创作之境。

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而审美价值存在于——人、艺术作品和宇宙——艺术三要素之中,当三者在一个共同的维度,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郑板桥的“三竹说”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人、自然和作品之间的这种审美互动。美的闪现,美的感知,美的捕捉,美的体悟,皆在“物化”的意象中完成,并且通过艺术家之手,以笔墨的形式落实到纸面上。当美在“意”中,美是流动的、不确定的、难以捕捉的,它需要艺术家和宇宙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感应,将抽象之美在意念中不断强化,通过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行为,将无形之“美”落实成“象”,使之成为有形之态。可见,情感性的意象思维贯穿于艺术创造、艺术表现和艺术欣赏的全过程,而艺术作品承载着将意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将无形之美转化为有形之美的价值属性。

判断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准是错综复杂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存在层次上的差异,有高低之分,有雅俗之别。标准难以统一并不会弱化审美的重要性。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立足中国文化,以中华美学传统为核心,汲取中西美学精华,让中华美学精神在今天释放其巨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既应和时代的呼唤,也契合国人美好的精神需求。

(摘编自王可《美在意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柏拉图曾多次给“美”下定义,又都被自己推翻了,最后才找到一个永恒完整的定义。

B. 人、艺术作品和宇宙三者处在一个共同的维度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便能真正得以实现。

C. 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越深,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就越大。

D. 抽象之美要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活动,转化为有形之态,才有可能成为艺术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从柏拉图给“美”下定义谈起,引出后文关于认识“美”应该采用的正确方法的论述。

B. 论述“美属于一种意象”时,分别对“意”和“象”进行诠释,便于读者把握美的含义。

C. 文章第五段用郑板桥“三竹说”的创作理论,论证了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

D. 与重视中华美学精神的现实意义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对美的本质做了新的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美,应该用联系、运动的观点去看待,不能用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定式和理论模式去分析。

B. 在发现美的时候,人不是独立于景之外的,景也不是独立在人之外的,人与景是融为一体的。

C. 一般人都能感知到模糊的、不确定的、稍纵即逝的、瞬息万变的抽象之美。

D.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因不同的标准有高低、雅俗之分,但这不会弱化审美的重要性。

下载Word版试题
《美在意象·王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最后才找到一个永恒完整的定义”错,原文第一段“最终柏拉图找不出准确的语言定义‘美’”。

B项,“人、艺术作品和宇宙三者同处在一个维度时,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错,缺少条件,倒数第二段是“当三者在一个共同的维度,且美在意象之中流动并引发情感共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

C项,“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越深,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审美价值也就越大”错,无中生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论证了艺术作品的价值贵在情感”错,应是论证了审美价值的存在以及实现的途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一般人都能……抽象之美”整个选项内容分析错误,原文第五段是“当美在‘意’中,美是流动的、不确定的、难以捕捉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人可感知到这样的抽象之美。

故选C。

录入时间:2021-02-03 1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