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伶官传序·欧阳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理:道理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与尔三矢

B.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称伶官。

B. 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C. 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但庶人不能设庙;也是王室或国家的代称。

D. 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下载Word版试题
《伶官传序·欧阳修》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B   

4. (1)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2)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难道仅仅是伶人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注意积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分析判断其意义。

C项,“本:本来”错,“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意思是“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本”的意思是“推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第一个“与”,介词,译为“和”,第二个“与”,动词,译为“给,给予”。

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语气,译为“却”。

C项,第一个“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第二个“其”,代词,译为“他”。   

D项,第一个“以”,介词,译为“用”,第二个“以”,介词,译为“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平民”错,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有谥号,平民没有谥号。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忧劳,忧虑操劳;兴,使动用法,使……兴盛发达;逸豫,安逸享乐;亡,使动用法,使……灭亡。(2)积于忽微,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状语后置,“于忽微”作“积”的状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前却放其后,故为状语后置;忽微,微小的事情;于,表被动,译为“被”;岂,难道。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录入时间:2021-04-03 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