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抗疫,数字化还能做什么·光明日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临近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公众的心。 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确诊病例217例。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公众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疫情发布在提速,防控措施也在加强。当下正值春运期间,外出探亲旅游人员增加,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播疾病的源头,须实现精准防控,避免让病毒随着流动的人群向各地扩散。国家卫健委已向全国医疗机构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诊疗防控指南,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2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一系列措施,就是要掐灭疫情传播的“火种”,让疫情防控落到实处。 (摘自《尽快掐灭疫情传播的“火种”》,《人民日报》2020年1月20日) 材料二:“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市连夜发出公告,传递明确信号:武汉正在采取更细致、更深入、更扎实的防控举措,全力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只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物资短缺等难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要把长期培育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制度优越性充分释放出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危机面前尤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大家增强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摘自《越是艰难险阻,愈益众志成城》,“人民网”2020年1月23日) 材料三: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中国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国际舆论纷纷指出,中国采取了“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这种“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令人肃然起敬”,“只有中国才能够实现如此高效有力的应对”。国际观察人士看到,团结奋斗的中国气势,坚不可摧的中国意志,迎难而上的中国奇迹,正是中国制度优势所带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看法:“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摘自《生命至上,大国担当》,《人民日报》2020年2月1日) 材料四:从2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办公协作在线化和数字化普及推进,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管理触达率和效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企业当前管理模式,包括层层递进管理汇报方式与在线化协作模式之间存在的巨大沟壑。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而此前,企业能想到的数字化往往只是在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搭建数字化的配套设施。 新数字化场景将孕育并完善供应链神经网络。疫情信息不断占据人们的注意力,大量的线下资源,包括生产力、运力都被集中投入到与疫情的对抗中,导致线下履约难度倍增。在此背景下,由数字化带来的新场景不断涌现。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业的渗透;二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更优体验或更高效率。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到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如何融入这张网,是疫情过后每一家企业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摘自《防疫抗疫,数字化还能做什么》,《光明日报》2020年2月19日) 1.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数字化普及推进→适应全流程在线化 B. 疫情信息引人注意→线下资源紧张→线下履约难度增大 C. 现有场景改造→直播渗透→体验更优、效率更高 D. 终端需求方→全新数字化供应链网络→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特殊时期工作内容要更具体细致,卫健委指示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其家庭成员2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 B. 目前,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等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市民不得离开武汉。 C. 只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解决物资、人员短缺等问题。 D.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出极大作用,相关经验值得学习。 3.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所提到的“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自信心来自哪些方面。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防疫抗疫,数字化还能做什么·光明日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①党的坚强领导,给疫情防控指明的方向;②中国制度的巨大优势,使得疫情防控更加快速、高效;③中华民族在危难面前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给此次抗疫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③本次疫情倒逼数字化发展,同时数字化应用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保障抗疫期间各行业的基本推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由材料四第一段“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可知,应该是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数字化协作方式→适应全流程在线化。 B项,材料四第二段“疫情信息不断占据人们的注意力,大量的线下资源,包括生产力、运力都被集中投入到与疫情的对抗中,导致线下履约难度倍增”。可知是正确的。 C项,由材料四第二段“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业的渗透;二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更优体验或更高效率。”可知,应该是现有场景改造→视频庭审→体验更优、效率更高。 D项,在材料四第二段中提到“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时表述是“它将向前伸入到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这里的“向前”“向后”说的是它的涵盖范围,而非选项中简单排列的前后顺承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由材料一“国家卫健委已向全国医疗机构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诊疗防控指南,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2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可知,应询问发热病人本人2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 B项,“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市民不得离开武汉”错误在于修饰性信息的删除,原文材料二是“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题干在调换语序后,去掉了修饰信息,故陈述内容不严谨。 C项,由材料二“只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物资短缺等难题。”可知,是相信很快能解决,而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D项,由材料三“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可知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从材料一中关于国家领导人的统筹指导“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国家卫健委已向全国医疗机构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诊疗防控指南,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2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可以提炼出要点“党的坚强领导”;从材料二中的武汉市具体做法和“全国一盘棋”“把长期培育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制度优越性充分释放出来”等字眼可以提炼出要点“强大凝聚力”;从材料三中“中国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和充沛能力”和关于“中国奇迹”的评价中不难找到要点“制度优势”;从材料四的新闻标题及文段内容“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总结出数字化发展对疫情防控的间接作用。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
|
录入时间:2021-02-03 11:5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