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北史·源贺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贺曰:“姑臧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臣祖父旧人。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帝曰:“善。”乃遣贺招慰,下三万余人。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以功进爵西平公。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窃惟先圣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所不及。臣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官。”帝纳之。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曰:“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今强寇游魂于北,狡贼负险于南,其在疆场,犹须戍防。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帝喜纳之,已后当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太和元年二月,疗疾于温汤。孝文、文明太后遣使屡问消息,太医视疾。患笃,还于京师。三年,薨,谥日宣王。

(选自《北史·源贺列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徒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B. 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C. 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联临天下/

D. 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用作敬辞,表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文中“先圣”指已去世的君王。

B. 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是“十恶”之一。

C. 乞骸骨: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 谧:特指皇帝、大臣死后被朝廷依据生前功绩、品德评定的称号,如“宣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源贺仪表堂堂,声名远扬。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翱,太武帝向来听说他的大名,见面后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封他为西平候,并且赐姓为源。

B. 源贺能征善战,功勋卓著。跟随太武帝征战讨伐,因战功受封赏。攻打姑臧时,源贺招降鲜卑部族三万多人,解除其外援,得以集中兵力攻城。

C. 源贺宽厚仁慈,建言献策。源贺上奏请求对罪犯的十三岁以下孩子不予惩罚。请求酌情处理死刑罪犯,免除部分人的死罪,让他们去戍守边境。

D. 源贺有威望,受朝廷敬重。源贺退休后,朝廷有重大决策,皇上都派人征询他的意见。生病后,朝廷多次派遣使臣询问病情,命太医给他治疗。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

(2)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

下载Word版试题
《北史·源贺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C   

4. (1)源贺为人勇敢果断,每次遇到强敌就亲自与敌人奋力搏斗,皇帝常常告诫他不要冒险。

(2)服徭役的农家,逐渐享受到了休养生息的恩惠。刑罚措施的改良,希望能由此开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个句子,然后通读全文,找到句子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粗通大意,再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的大意为:当年源贺劝谏朕,宽宥死刑犯人,把他们充军到北部边境戍守。从那时起,一年所存活下来的就很不少。不但保存下了许多人的生命,而且使戍守的士兵增多。假若人人都像源贺一样,朕统治天下。

句中“殊为”修饰“不少”,中间不能拆开,据此可排除B、C两项。

“益”是“增加”的意思,指的是“边戍之兵”,与“既多”放在一起重复,据此可排除D项。

“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原文标点为: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籓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

故选A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特指皇帝、大臣死后被朝廷依据生前功绩、品德评定的称号”错误。“谥”不仅仅由朝廷评定,也有民间私谥;受“谥”的不仅是皇帝、大臣,也有民间有地位、有影响的人。

故选D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对罪犯的十三岁以下孩子不予惩罚”错误。原文为“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所不及。臣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官”,意思是“若孩子在十三岁以下,家人是首犯的,孩子不可能参与同谋。我认为应该饶了他们性命,罚没入官”,“没入官”就是惩罚。

故选C项。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雄果”,勇敢果断;“辄”,就;“奋击”,奋力搏斗;“诫”,告诫;“之”,代词,指源贺。

(2)“徭役”,用作动词,服徭役;“之”,助词,的;“蒙”,蒙受,享受;“休息”,休养生息;“刑措”,刑罚措施;“庶几”,希望;“兹”,此。

【点睛】文言文断句常用的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源贺,是西平乐都人。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翩。太武帝向来听说他的大名,等召见后,很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他西平侯的爵位。太武帝对他说:“你和我本为同源,后来因为其他原因而改了姓氏,现在卿可改为姓源。”源贺随太武征讨叛贼胡白龙,又征讨吐京胡,他都冲锋陷阵,凭借战功晋封为平西将军。太武帝出征凉州时,让他做向导,向他问攻战的计策。源贺道:“姑臧城外有四个鲜卑部族,都作为凉州外援,但他们都是我祖父的故人,我愿意在交战前宣扬我朝的威信,他们定会相继投降。”太武帝道:“好。”于是派他去招降,争取了三万多人。等围困了姑臧城,由于没有外援的顾虑,所以能集中力量攻城。凉州平定后,源贺因为战功晋爵位西平公。源贺为人勇敢果断,每次遇到强敌都亲自与敌人奋力搏斗,皇帝常常告诫他不要冒险。当时断狱判刑大多定刑过于严酷,源贺上奏道:“我认先王制定此项法律的意义,在于防止同谋,若犯的不是灭族大罪,就要专门下不连坐的诏书。若孩子在十三岁以下,家人是首犯的,孩子不可能参与同谋。我认为应该饶了他们性命,罚没入官。”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源贺又出任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受任命后,他上书道:“犯死罪的,也不能都宽恕。应该衡量罪行轻重,还是有些值得怜悯体恤的。如今北方有强悍的夷寇在游弋骚扰,南面有狡猾的蛮贼据险作乱,在田中耕作的农民,还要服役去戍守边防。我认为除了犯下大逆不道,空手杀人的大罪,那些按照法律应该处死的贪污、盗窃及过失犯罪的罪人,都可以放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戍守边境,这样就使那些本已丢了性命的人,又受了再生的恩德;服徭役的农家,逐渐享受到了休养生息的恩惠。刑罚措施的改良,希望能由此开始。”皇帝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并批准执行,从此犯了死罪的人,都被饶了性命去戍边。过了好些年,皇帝对群臣道:“当年源贺劝谏朕,宽宥死刑犯人,把他们充军到北部边境戍守。从那时起,一年所存活下来的就很不少。不但保存下了许多人的生命,而且使戍守的士兵增多。假若人人都像源贺一样,朕统治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源贺上书称自己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申请了多次,皇上才批准。每逢朝中有重大决策,皇上都要派人征询他的意见,还赏给他衣服药品和美味佳肴。太和元年二月,源贺到温泉去疗养治病。孝文帝、文明太后多次派使臣询问病情,并派太医给他治疗。病情越来越重,他回到京师。太和三年去世,谥号宣王。

录入时间:2021-04-03 09: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