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袁宏道文集·苏子瞻酷嗜陶令诗·卷三十五》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酷嗜陶令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尤多著述。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之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故不类。公以身为陶,故信心而言,皆东篱也。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公,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以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独呙氏能世擅其业。噫!彼安知乌衣诸郎,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③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⑤向慕:向往思慕。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 日薄山而岚出                   薄:靠近。

C. 故信心而言                     信:相信。

D. 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             梓:刻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风值水而漪生           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

B. 元亮以之               为令以伉直著声

C. 非淡之本色也           似公之文

D. 公以身为陶             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 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 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 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 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 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 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5. 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

下载Word版试题
《袁宏道文集·苏子瞻酷嗜陶令诗·卷三十五》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C    3. D    4. B   

5. 第一问:写作要关注“性灵(淡)”。

第二问:①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②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③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④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⑤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故信心而言”意思是因此他听任自己的内心去表达,“信”是动词,任随,听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连词,表转折。

B项,第一个“以”,通“已”,已经;第二个,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C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第一个“为”,动词,变成;第二个,介词,被,“为……所”构成固定句式,可译为“被”。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D项,“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错误。“色”指种、类,“造于色态者”指创造的这种情形,又由原文语句后的“所谓秋水芙蓉也”,这句的意思是就像秋水中的芙蓉一样清新脱俗,则可推知“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没有表示“不足”之意,“是不足之处”无中生有。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分析有误,由文中第一段“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意思是他们的才学不是不高,(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表现的不是平淡的本色。据此可知他们的才气很高,也没有谈到所要掩盖的事物,故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概括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文段内容,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综合得出中心内容,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答题。

文章从苏子瞻十分喜爱陶渊明的诗,看重他的诗平淡而又恰到好处但他人难以模仿其作品平淡的精髓说起,到第二段遂溪先生与陶渊明作品风格相似其实是其平淡本色的体现,再到第三段表达了“我”对遂溪先生家族平淡文风的崇敬之情,都围绕了一个“淡”字,由此可见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写作要关注“淡”。从另一个角度他人的作品难以表达平淡的本色,而遂溪先生及其后人为人处世的追求,总体上看跟陶渊明比较相似,才做到了作品平淡的风格,所以也可以认为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写作要关注“性灵”。

由“苏子瞻酷嗜陶令①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可知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则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由“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可知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解说作者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按照文本的写作顺序逐一分析,联系常用的论述方法如举例、对比等,将同一个方面的内容综合,不同的内容另起一点解说。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苏子瞻十分喜爱陶渊明的诗,看重他的诗平淡而又恰到好处。但凡一样事物,久经酝酿就会变甜,反复炙烤就会变苦,只有平淡是制造不出来的;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浓的东西不会再变回淡薄,甜的东西不会再变回苦辛,只有平淡是没有什么它制造不出来的;那能够制造出来的种种,它们是文字作品真实的不同样貌。风吹过水面涟漪就会生起,太阳快要落山雾气就会飘出,即使有顾恺之、吴道子,也不能为它们着色,原因就是它们都是平淡到了极致的景观,陶渊明的作品已经这样。有些人想通过一己之力来制造这种平淡,文字的选择和使用都极为刻意,结果变成了冷峻艰涩。所以面对那些伟大的作品时就败下阵来,他们的才学不是不高,(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表现的不是平淡的本色。

同乡呙氏人家,历代都享有文誉,其中遂溪先生的著作言论尤其丰富。他担任遂溪县令,前后时长也不过几十天,就自己请求辞官归隐。他的家境非常贫困,为人处世的追求,总体上看跟陶渊明比较相似,他的诗文的平淡的风格也和陶渊明相似。不是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遂溪先生为人处世,风格超拔令人回味,就和他的性情比较相似;他的性情,真诚率真简单平易,也不再作雕刻和修饰,就和他的诗文风格相似。因此说,遂溪先生的文章就是他自己像自己。现在学陶渊明的人,全都是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他们的笔触勾画是这样,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韵味和情致不对,因此与陶渊明的风格并不相像。遂溪先生自己就过着跟陶渊明相像的生活,变成和陶渊明相像的思想感情,因此他听任自己的内心去表达,呈现的都是陶渊明的风格。我不认为是遂溪先生才华超过别人,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他平淡本色的体现。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我年轻时就知道并向往遂溪先生,最近他的儿子吴川先生要刻印他们家族的文集,我才完整地看到了他们家几代人的作品。吴川先生是遂溪先生的儿子,才学高深,担任县令时就因为刚直而获得赞誉,经历几个月他也像他的父亲当年一样离开了,遵循了父亲的旧迹。他怀抱遂溪先生的文集三十年,出入家门一定会随身携带,今年春天才编订成册。吴川先生的文章有他自己的独到章法,行文隽永流畅,信手拈来而又善于文字修饰。对照遂溪先生来看,他的文章大概就是借助平淡而又有了创造的情形,就像秋水中的芙蓉一样清新脱俗。过去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但是都对写文章没兴趣。但是遂溪先生的后辈当中,文章事业却是云蒸霞蔚。我的同乡不会写文章却以谈论文章为耻,这是极为恶劣的习惯。只有呙氏一家能够几代人都擅长文章事业。哎!那些小看文章事业的人,哪里知道历史上贤门显贵的子弟被世人羡慕,其实跟这是同类的一种荣耀啊!

录入时间:2021-04-04 09: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