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张左右翼击,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王李牧                  让:责备

B. 赵王乃复强使将兵          起:起来

C. 李牧多为奇                陈:通“阵”

D. 赵使人捕得李牧            微:暗中探伺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市租皆输入莫府,士卒费        卒相与欢,刎颈之交

B. 边士日得赏赐不用              夫赵强燕弱

C. 张左右翼击                    欲勿予,即患秦兵

D. 击秦军宜安                    会西河外渑池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④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 ①⑤⑥

B. ③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 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 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

D. 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2)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下载Word版试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D    4. B   

5. (1)大王如果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

(2)李牧的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起”如解释为“起来”,则与语境不合,这句话是说“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句中的“起”应解释为“起用”。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解释为“在”。A项,“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中“为”,作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中“为”,成为。B项,“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中“而”是转折连词,却;“夫赵强而燕弱”中“而”是并列连词。C项,“张左右翼击之”中“之”是代词;“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中“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这是考查学生对传主形象的把握和对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象是“李牧”,特点是“军事才能”,要求是“直接表现”,然后分析每个句子,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①③④都是李牧的行为,都是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句子;②“匈奴每来,出战”,从文中来看,“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可见“出战”的应是新来的将领,这并不是李牧的行为,故排除;⑤“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这是匈奴的表现,不是直接,应是间接;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这是写赵王的行为,也不是直接表现。由此可以选出答案。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错误,从文中来看,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必”,如果;“用”,任用;“如”,像;“乃”,才;“奉令“,接受命令。第二句,“详”同“佯”,假装;“北”,败北;“以”,把;“数千人”,几千人;“委”给;“之”,代词。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录入时间:2021-04-04 09: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