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元史·秦起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曾大父当金季兵起,寂山麓为洞,奉其亲以居,傍寂大洞,匿其里中百人。属兵至,具牛酒,出待兵,兵入索,惟亲属是见,曰:“孝士也。”释之去。里人曰:“秦父生我。”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建康多水,民病之,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剧,起宗微行得实,时人率许之。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乃下游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 劾中丞和尚受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里中,古代民户编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中”即为邻居或者乡里人的意思。

B. 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C. 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D. 致仕,古代称正常退休为致仕,与之相同的还有致事、致政、休致、请老、乞归养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于军中,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学习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 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末平定,这会对下游的重镇武昌形成威胁,所以应当备有第一流的军队驻守。

C. 秦起宗忠于职守,勃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勃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 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病之,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剧,起宗微行得实,时人率许之。

(2)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下载Word版试题
《元史·秦起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B   

4. (1)百姓忧虑这件事,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灾情严重,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当时的人都赞扬他。

(2)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不报”的事件有两个,一为接纳妇女,二为贱买县官房屋,所以第二处断到官屋,拍虎AD;“敕令”的内容为起,“不起”的主语为秦起宗,所以“敕令起”后断开,所以排除C。这句话的翻译为: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请老、乞归养”是错误的。“请老、乞归养”指的是告老还乡,而不是正常退休。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所以应当备有第一流的军队驻守”是错误的。由原文“当备上流之师”可知,应该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长江下游的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病,忧虑;或,有时;有司,有关官员;抑,压制;微行,微服私访。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谕,告诉;素,本来;我素农家,为判断句,翻译为我本来是农家子弟;安,安于;务,追求;庶,希望。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翻译: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洺水县。当金朝末年战争兴起的时候,他的曾祖父掏空山脚成为洞穴,在这里居住奉养双亲,靠着这掏空的大洞,把他的同乡一百多人藏在里面。金朝的军队到来的时候,备办牛肉酒席,拿出来招待士兵,士兵进入山东搜索,只看到了他的父母亲,金兵说:“真是孝顺的人。”放开他就离去了。他的同乡说:“你是我们的再生父母。”秦起宗生长在军队中,读书无法得到纸,其父削柳木为片,写好后教他;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会,被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惜他的才能,升任他为尚书省译史。元仁宗即位,他又转迁任中书省译史,屡次升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奏说:“东宫的属吏,辅佐引导道德信义(是职责),财物不是(应该)管理的。”朝廷认为他是正确的。又升任南台御史。建康(南京)是多水的地方,百姓忧虑这件事,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元文宗即位,命令威顺王征讨贵州苗族八番。这个时候,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宣政院使囊加台造反没有平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长江下游的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极力阻止了这件事。等到威顺王入朝谒见,文宗对他说:“征讨八番的行动,要不是秦元卿,几乎失策。”朝廷议论让秦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文宗提笔改正“起宗”,皇帝对他的关注达到如此程度。授上书省御史,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第二天,立太子,有赦免命令,秦起宗又上奏:“不处罚和尚,不能正国法。”和尚服罪。皇帝说:“做御史,应该像这样。”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偷偷地与父亲的妾私奔,其父气死,使天常混乱,(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从此,畅所欲言,无一点忌讳,都被听从并予采用。升迁都漕运使,皇帝召他来,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当地)官吏举行宴会,非常丰盛,秦起宗询问费用由谁出,小吏不敢隐瞒,说:“从百姓借取。”于是马上让他们还回去,桌子上的东西够吃就行了。从此,官员和下属有宴饮集会,使礼完备就行了(停止)。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居位一年,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身份)退休,又过了一年,去世,谥号昭肃。

录入时间:2021-04-05 09: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