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齐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一,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李冲言于上曰:“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游行以待之。愿陛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帝曰:“朕将巡省州郡,至邺小停,春首即还,未宜归北。”乃遣任城王澄还平城,谕留司百官以迁都之事,曰:“今日真所谓革也。王其勉之!”帝以群臣意多异同,谓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曰:“卿意如何?”烈曰:“陛下圣略渊远,非愚浅所测。若隐心而害,乐迁之与恋旧,适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之益。”使还镇平城,曰:“留台庶政,一以相委。”任城王澄至平城,众始闻迁都,莫不惊骇。澄援引古今,徐以晓之,众乃开伏。澄还报,魏主喜曰:“非任城,朕事不成。”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B.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C.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D.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主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改革鲜卑旧俗。 B. 斧钺,是古代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泛指刑罚、杀戮,文中采用此词原意,指用于作战的兵器。 C. 鼎,是古代的一种青铜炊具,多为三足,两耳,圆形,因可象征政权,后世称定都建国为“定鼎”。 D.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率兵到达洛阳,遭遇很多阻力。天气阴雨连绵,大臣在马前跪拜阻拦,尚书李冲更是挺身而出,独自进谏,直言不讳提出批评。 B. 看到群臣阻拦继续南伐,孝文帝将计就计。他要求群臣当场就继续南伐还是迁都洛阳做出选择,反对者不敢说话,于是确定了迁都大计。 C. 孝文帝为防备群臣反悔,拒绝重返代北。他准备以巡视地方的名义,暂时到邺都停留,同时派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告知留守群臣迁都之事。 D. 孝文帝的迁都大业,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镇南将军于烈赞许魏文帝深谋远虑,任城王拓跋澄很好地完成了对旧都留守大臣的劝谕说服工作。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一,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 (2)众始闻迁都,莫不惊骇。澄援引古今,徐以晓之,众乃开伏。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资治通鉴·齐纪》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B 3. A 4. (1)孝文帝非常愤怒地说:“我现在正规划治理天下,希望实现统一,可你们这些书生,却多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 (2)大家刚刚听到要迁都,没有不感到震惊的。拓跋澄引用古今经典事例,慢慢地解释开导,大家才觉悟心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句意: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 “中土”是“南迁”的地点, 可见“欲南迁中土”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土”后停顿,另:假设连词一般总领分句,故“苟(如果)”前应该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AC。 “何如”等于“如何”,固定结构,“怎么样”的意思,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文中采用此词原意,指用于作战的兵器”,错。文中指刑罚,并非原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项,“尚书李冲更是挺身而出,独自进谏”“独自”曲解文意。文中内容是“尚书李冲等曰”,从“等”字可知,并非一人、“独自”。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比如: (1)方,正;经营,规划治理;期,希望;混一,统一;儒生,书生;屡,多次。 (2)始闻,刚刚听到;莫,无定代词,没有人;惊骇,震惊;援,提出;徐,慢慢地;以,来;晓,解释开导;乃,才;开伏,觉悟信服。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刑罚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着劝说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李冲进言:“陛下将要在洛邑定都,但是新都的宗庙宫室并不是一时可以建造完成的。希望陛下暂且回到平城,等到群臣把新都营造完毕,再备好车驾和典章文物,迎候陛下驾临。”孝文帝说:“朕要去巡省州郡,在邱城稍微停留一下,初春时就会回到洛阳,不适合再回到旧都了。”于是派遣任城王拓跋澄回平城,把迁都的事情详细告知了留下的官员,说:“今日是真正的‘革’了。任城王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孝文帝深知群臣的意见并不统一,对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说:“你认为迁都的事情怎么样啊? ”于烈答道:“陛下英明谋略深远,这些并不是我等浅陋之辈能够猜测的。平心而论,愿意迁都和怀恋旧地的人,应该都占据半数。”皇帝说:“既然你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也就等同于赞同了,我深切感念你没有说出什么反对的话。”于是孝文帝派他还镇平城,说:“旧都的一切政务,都交给你处理了。” 任城王澄到了平城,留守百官一听说迁都的事情,没有不吃惊害怕。王澄援引古今迁都史实,慢慢地用道理开导劝说他们,众人才明白并且折服。王澄就回去奏报,魏文帝十分高兴地说:“若不是有了你任城,朕迁都大业难以成功。” |
|
录入时间:2021-04-06 09:2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