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袁盎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淮南厉王朝,居处骄甚。袁盎谏日:“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及棘蒲侯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袁盎乃谏日:“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日:“以不用公言至此。”孝文帝出,宦者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日:“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乃之丞相舍上谒。丞相良久而见之。盎因跪日:“愿请间。”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即跪说日:“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日:“吾不如。”袁盎日:“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而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日:“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袁盎列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B. 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C. 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D. 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指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别名,凡人相敬而呼。 B.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是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C.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与中央政权地位平等。 D. 参乘,亦作“骖乘”,两汉时其主要职责是陪乘护卫,或备顾问应对。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盎审度时局,很有远见。他认为淮南王行为骄纵,定会谋反,建议削减其封地,但孝文帝不听。果然淮南王发动叛乱,皇上辍食痛哭。 B. 袁盎坚守原则,敢于直谏。孝文帝与宠幸的宦官一同乘车,袁盎认为天子应与天下英雄同乘一车,伏在车前劝止,孝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 C. 袁盎为仁慈,深受爱戴。他因为屡次直言进谏而不能够久居朝堂之中,被调职担任陇西都尉时,关爱士卒,士卒都愿意为他而死。 D. 袁盎性格耿直,直言不讳。他与申屠嘉偶遇,申屠嘉态度傲慢,他直接登门,指出申屠嘉不虚心纳谏,为祸不远,申屠嘉谦恭认错。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及棘蒲侯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 (2)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史记·袁盎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A 4. (1)等到棘蒲侯的太子图谋造反的事被发觉,朝廷追查治罪,牵连到了淮南王,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 (2)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我将把你的意见报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高帝”作“辅翼”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高帝”后断句,排除选项CD,“积功至淮阳守”的意思是“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中间不能断开,所以“积功”前断句,排除选项A,故选B。
句子翻译:陈平、周勃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做了将相,诛杀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时,您只是个脚踏弓弩的人,后来提升为队长,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并没有出谋划策、攻城夺地、野外厮杀的战功。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与中央政权地位平等”错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所以与中央政权地位不平等。C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项,“果然淮南王发动叛乱,皇上辍食痛哭”错误,由原文“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可知,是淮南王到雍地就病死了,皇上听了这消息,不吃不喝,哭得很哀恸,并不是因为淮南王发动叛乱,皇上辍食痛哭。A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及:等到。觉:被发觉。治:治罪。连:牵连。迁:贬谪。之:到。槛车:名词作状语,用囚车。(2)使:如果。之:到。曹:官署。且:将。即:如果。私语:私下的谈话。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禄的家臣。到了孝文帝即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袁盎当了中郎。淮南厉王进京朝见,举止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应该削减他的封地。”皇上不采纳他的意见。等到棘蒲侯的太子图谋造反的事被发觉,朝廷追查治罪,牵连到了淮南王,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袁盎于是进谏说:“您素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一点限制,以至于落得现在这个地步,如今又突然地严惩他。淮南王为人刚愎,万一遭受风寒而死在道途上,您就竟成了拥有广大的天下却不能容人,背上杀死弟弟的罪名,到时又怎么办呢?”皇上不听他,还是把淮南王放逐了。淮南王到雍地就病死了。皇上听了这消息,不吃不喝,哭得很哀恸。皇上说:“正因为没采纳你的意见才到了这地步啊。” 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 文帝闻言大笑,就立即让赵同下了车。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袁盎对士兵们非常仁慈,爱护有加,士兵们都争着为他舍身效命。袁盎告老还乡,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车行礼拜见,申屠嘉只是在车上表示谢意。袁盎于是到丞相府拜见申屠嘉。申屠嘉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接见袁盎。袁盎便说:“希望别人回避,单独会见。”丞相说:“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我将把你的意见报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袁盎就跪着劝说道:“你作为丞相,请自我衡量一下,与陈平、周勃相比,你怎么样?”丞相说:“我比不上他们。” 袁盎说:“陈平、周勃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做了将相,诛杀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时,您只是个脚踏弓弩的人,后来提升为队长,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并没有出谋划策、攻城夺地、野外厮杀的战功。再说陛下从代地来,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书,他从来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的意见的,意见不能采用的,就搁置一边,可以接受的,就采纳,从来没有人不称道赞许。这是为什么呢?是想用这种办法来招揽天下贤能之士。您现在自己封闭天下人的口。以圣明的君主来督责愚昧的丞相,你遭受祸患的日子不远了啊!”申屠嘉于是拜了两拜,说道:“我是个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聪明,幸蒙将军教诲。”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把他作为上宾。 |
|
录入时间:2021-04-06 09:3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