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则天皇后武氏·本纪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复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拒之。慧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垂拱二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擢授同泰游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覆为孝明皇帝。证圣元年春一月,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秋九月,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神龙元年春正月,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像、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于乾陵。 (节选自《旧唐书·本纪六》)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 B.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 C.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极言正谏/ D.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板言正谏/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嗣圣元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琵琶行》“元和十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等。 B. “擢授”,提升。古代对于官员的授予和升降各有专称,如授于官职有“除、拜、征、召”等。升官有“拔、擢、升、晋”等,贬官有“贬、放、谪、左迁”等。 C. “七庙”,按古代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后以“七庙”泛指帝王的宗庙,也可借指王朝、国家。如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之句。 D. “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豫,本意为“安乐,安逸”,不豫就是不舒服,也可以来泛称尊长有疾。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则天兼具关貌才干。14岁因美貌而被太宗召进宫,封为才人;后又被高宗立为皇后,她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和高宗并称“二圣”。 B. 武则天对天命心存敬畏。高宗驾崩,她临朝称制后,突厥寇境,彗星出现一个多月才消失,因此武则天大赦天下,并改易年号。 C. 武则天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意。在朝堂设木匣子,有上书言事的任听投递,也方便自己了解民间疾苦、政事善恶。 D. 武则天施政宽仁、深得民心。她多次大赦天下,并特许百姓举行宴饮庆祝,但临死之前却被勒令去除帝号,恢复原来的皇后名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 (2)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数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旧唐书·则天皇后武氏·本纪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A 3. D 4. (1)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 (2)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这段话的大意是:丙申那天夜晚,明堂发生火灾,到天明全部烧为灰烬。庚子那天,皇上(武则天)因为明堂发生火灾告于太庙,亲自写诏书责备自己,命令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每人向上封章奏事。 句子前面出现了两个时间词“丙申夜”和“至明”,“丙申夜”交代明堂发生了火灾,“至明”强调火灾的结果,所以“至明”不能与“明堂灾”连在一起,“至明”应和“并从煨烬”连在一起,排除A;句中“躬”指自己,作“责”的宾语,“责躬”即责备自己,两个字中间不应停顿断开,再排除CD项。原文断句如下: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项,“但临死之前却被勒令去除帝号”错,根据末段“遗制袝庙、归陵,令去帝号”可知,应该是武则天临死之前自己下旨(遗制)让朝廷取消帝号的,句中的“令”不是“被勒令”的意思,而是“让”的意思。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素,一向,向来;涉,涉猎;苦,苦于,“被……困苦”;百司,百官;委,委托,委任。 译为: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 第二句得分点:亲祀南郊,省略句,亲祀(于)南郊,亲自到南郊祭天;祀,祭祀,祀天;大辟,死罪;咸,都。 译为: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则天皇后武氏,名曌,是山西并州文水人。当初,武则天14岁时,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好,召她入宫,封为才人。等到太宗去世,就做了尼姑,住在感业寺。大帝(唐高宗)在寺中见到她,再次召入宫中,封她为昭仪,又晋封武则天为宸妃。永徽六年(655年),废黜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号称天皇,武后也号称天后。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从此在内部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当时号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38年)十二月丁已日,高宗去世,皇太子李显即皇位,尊天后为皇太后。太后既然已将篡夺帝位,这天便亲自登朝代理国政。嗣圣元年(684年)春正月初一,改换年号。这一年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入侵朔州,命令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率兵抵御他们。彗星出现在西北方,长两丈多,经过33天消失。九月,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以紫色装饰,以杂色文采图画。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初次在朝堂设置木匣子,有进奏章言事的人听任他们投递,从此,人间善恶之事武则天大多知道。垂拱四年(668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祥瑞之石。上面写有文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并命令雍州人唐同泰上表宣称此祥瑞之石是在洛水获得。皇太后武则天大喜,号其石曰“宝图”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变革唐朝的天命(篡夺唐朝的天下),改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大赦天下,赐宴饮七天,乙西年,加尊号曰圣神皇帝。把皇帝降为皇帝继承人,丙戌日,在神都开始建立武氏七庙。追尊武则天的父亲赠太尉、太原王武士彟为孝明皇帝。证圣元年(695年)春一月,丙申那天夜晚,明堂发生火灾,到天明全部烧为灰烬。庚子那天,皇上(武则天)因为明堂发生火灾告于太庙,亲自写诏书责备自己,命令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每人向上封章奏事,尽力提出正告和规劝的意见。秋九月,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特许天下百姓大宴饮九天。神龙元年(705年)春正月,皇上(武则天)身体不适,诏令从文明元年(648年)以后犯罪的人,除了杨、豫、博三州以及所有叛逆罪首外,都加以赦免。冬十一月壬寅日,武则天病危,遗令死后附到李唐之太庙、归到李氏陵墓,命令取消皇帝号,称作则天大圣皇后;这天,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去世,年83岁,谥号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庚申日,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
|
录入时间:2021-04-07 09: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