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米铺·赵长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家米铺 赵长春 (1)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2)赵家米铺,也不过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敏感的,甚至啊哟一一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冲。 (3)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荡水中。看着这些,赵掌柜也想背上一两包米。 (4)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一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5)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6)对于如袁店河急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 (7)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一个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摆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车是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已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8)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下了眼线,准备在袁店河的沙湾里动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 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9)赵掌柜就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10)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粉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11)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做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粘粘稠稠。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 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人都说好。 (12)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13)——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站出来,特别是有的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巴掌,“你吃饱了撑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你爹早就饿死了!” (14)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一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了,那锅锈蚀着,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瘤篱疙瘩着,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 (15)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16)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瞎扯的。 (17)依我说,赵槐。合适。 (摘编自《短篇小说》2015年第9期)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二段紧承上文,从嗅觉角度,通过四时不断的米香,具体生动地凸显出了米铺生意的兴隆,同时也为刻画米铺赵掌柜的形象做好了铺垫。 B. 赵掌柜的两次笑,第一次表现了他受人尊敬的自豪和喜悦,第二次面对“如袁店河急水流淌的日子”而发出的笑,则反映了他从容生活的态度。 C. 作为袁店镇的景,人们认为从赵掌柜那裂碎了的大铁锅里长出来那棵槐树,应该叫“锅槐”或者“郭槐”,但是作者认为叫“赵槐”才合适。 D. 小说充分借助插叙和其他有关人物及故事的侧面烘托,从而使赵掌柜白手起家、心怀仁爱、积德行善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全面、鲜明和丰满。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赵掌柜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的“深意”的理解。 3. 小说另一版本删除了(17)段,以“瞎扯的”为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为什么?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赵家米铺·赵长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①这句话是赵掌柜的生意经验总结。赵掌柜靠背米起家,经过了十年的打拼,才创下“赵家米铺”,过上了好日子,这离不开他的勤勉更离不开他的执着和耐心。②这句话浓缩了赵掌柜的人生智慧。赵掌柜能够遇凶化吉、受到人们由衷敬重和爱护,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因为他的宅心仁厚、心胸宽广,积德行善。③这句话是赵掌柜对世人的真切告诫:赵掌柜十年起家、有赚即可成就了自己的生意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成功告诫人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唯利是图。 3. 观点一:原文结尾更好。①与小说内容、人物更加切近,更为直接地突出对赵老板品质的高度赞颂。②以“赵槐”结尾,将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从容、知足(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③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 观点二:以“瞎扯的”结尾更好。①语言有力,戛然而止,给读者留出了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②感情强烈、直露,断然否定了槐树与郭子仪的关系,批判了时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③饱含对赵老板的勤奋、厚道、善良从容、知足(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由衷赞美。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具体生动地凸显出了米铺生意的兴隆”错误,只是说赵家米铺也是米味,“赵家米铺,也不过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看不到了米铺生意的兴隆。 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一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即这句话是赵掌柜的生意经验总结。赵掌柜靠背米起家,经过了十年的打拼,才创下“赵家米铺”,过上了好日子,这离不开他的勤勉更离不开他的执着和耐心。“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的一个总结……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掌柜的, 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即这句话浓缩了赵掌柜的人生智慧。赵掌柜能够遇凶化吉、受到人们由衷敬重和爱护,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因为他的宅心仁厚、心胸宽广,积德行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即这句话是赵掌柜对世人的真切告诫,赵掌柜十年起家、有赚即可成就了自己的生意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成功告诫人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唯利是图。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作用、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小说的结尾,可从文中重要情节的角度分析思考,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二.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一般情节在开头,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在中间,承上启下;情在结尾处,上照应前文。三.情节与小说环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四.情节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者揭示主旨。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学生探究解答时要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理由分析要基于原文内容。比如认为原文结尾更好。因为赵老板“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与小说内容、人物更加切近,更为直接地突出对赵老板品质的高度赞颂。“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瘤篱疙瘩着,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即以“赵槐”结尾,将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从容、知足(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瞎扯的”,即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
|
录入时间:2021-02-04 11:5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