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李明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 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远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摘编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B. 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就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

D. 灾难刚来时,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疫情而创作,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

D. 第五段引用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疫文艺”作品要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要符合生活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该进行深度的思考,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D. 在抗疫创作中,只要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

下载Word版试题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李明泉》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强加因果,文章第一段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第二段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由此可知,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就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深化‘抗疫文艺’书写”,而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

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误,“不能……有丝毫改动”太过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是为强调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只要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就能讲好中国故事”错误,这一表述绝对,倒数第二段说的是“需要……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远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文中说的是“只有……才”,这是必备条件,选项变成“只要……就”,成为足够条件。

故选D。

录入时间:2021-02-04 11: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