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胡晋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置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梁壤,更铨法,通褚币。”上谓辅臣日:“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回:“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注】①近习: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B.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C.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D.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B. 轮对,宋代一种官制,官员每隔数日轮流上殿策对时政利弊,也叫“转对”。 C. 常平,古代调节米价方法,政府丰年购粮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储粮以稳定粮价。 D. 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晋臣才学突出,见识高卓。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后被荐入朝,受到孝宗召见。他明确指出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也得以升迁。 B. 胡晋臣为官正直,不惧权贵。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皇帝看了奏章脸色都变了。 C. 胡晋臣侍奉大宋,竭忠尽智。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竭诚,光宗不亲临朝政时他更是小心辅政,后来死于官任上。 D. 胡晋臣恪尽职守,深得褒嘉。在担任给事中期间,光宗褒奖他有操守,后在重华宫朝拜时,孝宗又称赞他“深惬朕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2)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宋史·胡晋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B 4. (1)胡晋臣的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的变化亏损,皇帝威怒才稍微平和,长时间点头表示赞同。 (2)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汉州知州,再任潼川路提点刑狱,后因父母的丧事离职。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论”是动词,宾语是《易》,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奏”的内容是“熹不即受印为傲慢”,而不是“奏”“熹”,故应在“傲慢”后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2题详解】 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错误,“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 故选D。 【3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胡晋臣……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错误,从文中来看,应是责成监督的官员纠正官风,责成宰相抑制官员对名利的追求,又着重评论了皇帝身边受宠的近臣。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口陈”,口头陈述;“悉”,详尽;“至”,到;“折变”,变化亏损;“霁”,平和;“首肯”,点头表示赞同。第二句中,“以”,因为;“亲”,父母,双亲;“外补”,到京城外补缺;“知”,名词做动词,做知州,担任知州;“除”,授,拜(官职);“忧”,父母丧事;“去”,离职。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胡晋臣,字子远,四川人。考中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担任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认为他有辅佐国君之才把他推荐给朝廷,宋孝宗召他前往行宫。入宫对答,上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方面的弊病。试用于学士院,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后升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流奏对时,(胡晋臣)谈论三件事:一、不要忽视讲读官,要效法仁宗时期;二、要求谏官检举官员的不当之处,要求宰相遏制竞相跑官的人;三、(应该)广泛听取、采纳意见,掌握下层的情况,来消除尚未形成的祸患。又着重评论了皇帝身边受宠的近臣,皇帝看完奏章后变了脸色。胡晋臣的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折变,皇帝神色稍微缓和,长时间点头表示赞同。丞相赵雄当时执掌朝政,皇帝亲手写诏书下到中书省询问近臣的姓名。晋臣第二天到中书省,主持政事的官员询问他其中的缘故,胡晋臣说:“近臣弄权,丞相怎么能不知道呢?”随即分条详陈,把权力大的近臣上报。皇帝对此事深有感悟,从此近臣十分害怕。胡晋臣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请求到京城外补缺,担任了汉州知州,再任潼川路的提点刑狱,因父母丧事离职。守丧期满再被征召,拿五件事觐见,分别是:“选拔将帅,扩大常平仓,兴修水利,修订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推行纸币。”皇帝对辅政大臣说:“胡晋臣说的可以实行。”(胡晋臣)担任度支郎,几次升迁担任侍御史。当时朱熹被授予兵部郎官,因腿病没有到任。侍郎林栗因与朱熹的论《易》观点不合,上奏称朱熹不立刻到任是对皇帝的傲慢行为。晋臣上疏请求留下朱熹而驳斥林栗的上奏,众人议论推重他。光宗继位后,胡晋臣调任工部侍郎,任职给事中,常常以裁减过度的 恩惠,珍惜名声和人才为要务,皇帝赞赏他有操守,任命他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式上朝谢恩那天,皇帝命他分条列举军政方面的利与害。不久在重华宫朝拜前任皇帝孝宗,孝宗对他说:“现任皇帝提拔任用的二三位大臣,非常合我意,听说朝廷外面也没有不同的意见。”胡晋臣磕头谢恩。任命胡晋臣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皇帝自南郊回来后很久不临朝,胡晋臣和丞相留正同心协力辅佐朝政,朝廷内外一派安定。他所上奏陈述,以冬温夏凊、昏定晨省为先,其次提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抑制侥幸得官、消除官员结党,真心诚意辅佐皇帝,切中事理,弥补过失谨慎细致。不久,死在官任上,朝廷追赠他为资政殿学士,谥号“文靖”。 |
|
录入时间:2021-04-08 09: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