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逸事·林语堂》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对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1.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 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C. 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D. 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2. 作者开篇就说“王安石是个怪人”,从文中的叙写看,王安石的“怪”表现在哪里? 3. 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王安石逸事·林语堂》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①不善与人相处;②仪表邋遢,不重衣食;③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 3. ①“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②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③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意欲借此来表现王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错误,原文写“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王安石的意思是“韩琦没什么才能,只空有一副好皮囊而已”,并不是王安石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对象和范围,之后逐段进行分析筛选,最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筛选王安石“怪”的表现,范围是全文。 依据第一段“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一句,以及后文写王安石与韩琦相处的相关叙写可看出,王安石是一个不善与人相处的“怪人”。 依据“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一句,以及后文“洗浴换袍”“吃鹿肉丝”等事例的叙写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仪表邋遢,不重衣食的“怪人”。 依据“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可直接得出,王安石是一个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的“怪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筛选整合信息)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明确筛选标准;然后浏览全文,搜索筛选相关信息;之后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辨清主要与次要,通过比较辨进一步提取出关键信息;最后对提取的关键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 本题中,“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的意思是:作者认为,王安石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并不是沽名钓誉,而是性格使然。 依据“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可见,王安石是一个不善与人相处的人,而偏居一方能躲避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在王安石看来,这样的日子更顺心惬意。 依据“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可知,王安石是个有政治理想、有才干的人,虽然身为偏远地方的小吏,但同样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造福一方百姓,所以“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
|
录入时间:2021-04-08 09:3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