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李长吉诗·刘辰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樊川之郑重,谓其理不及《骚》,未也,亦未必知《骚》也;《骚》之荒忽则过之矣,更欲仆《骚》,亦非也。千年长吉,余甫知之耳!诗之难读如此,而作者尝呕心,何也?樊川反复称道,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若眼前语、众人意,则不待长吉能之。此长吉所以自成一家欤! (节选自刘辰翁《评李长吉诗》)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形 容 非 不 极 至 独 惜 理 不 及《骚》不 知 其 所 长 正 在 理 外 如 惠 施“坚 白”特 以 不 近 人 情。 2. 文中樊川、长吉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 3.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刘辰翁和樊川对长吉诗歌评价的异同。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评李长吉诗·刘辰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 2. (1). 杜牧 (2). 李贺 3. 同:都认为长吉诗晦涩难懂;异:樊川认为长吉说理不如《骚》,作者认为长吉擅长在说理之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极至”归于上一句“形容”,而下一句谓语已是“独惜”,应在“独惜”前断开。“《骚》”作“及”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在理外”是写他的“所长”之处,应在“外”后断开。 “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特以”意思是正是凭借了,是对前文“坚白”的进一步阐释,应在“特以”前停顿。整句译为:描摹形容并非没有到达极点,然而单单只可惜他的说理比不上《离骚》,却不知他所擅长的正在说理之外,如同惠施的“坚白”,正是凭借他的不近人情。最终划分为:形容非不极至/独惜理不及《骚》/不知其所长正在理外/如惠施“坚白”/特以不近人情。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评价能力。结合题干,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并结合题干所给观点结合自己思想进行评价;相同处,作者说李贺“诗之难读如此”,与杜牧的观点一致,都认为他的诗歌很难读懂。不同处,杜牧“谓其理不及《骚》”,而作者却说“其所长正在理外”,即杜牧认为说理不及《离骚》是李贺的缺点,作者却认为这正是他诗歌“自成一家”的原因。 【译文】以杜牧的慎重,说他的文理比不上《离骚》,这种评论不对,也未必就理解《离骚》;《离骚》的虚妄荒诞太过了,更想要名列《离骚》之下,这也是不对的。李贺去世一千多年,我才理解了他。诗歌难以诵读到这个地步,而作者曾经呕心沥血创作,为什么呢?杜牧反复称赞他的诗歌,描摹形容并非没有到达极点,然而单单只可惜他的文理比不上《离骚》,却不知他所擅长的正在文理之外,如同惠施的“坚白”,单单凭借其不近人情。像眼前的语言,众人的意图,那么就不只是长吉一个人能写了。这就是长吉自成一家的原因。 |
|
录入时间:2021-04-11 09: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