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南齐书·刘善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骤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谓善明曰:“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秦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郭内,不能自拔。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翔将军、巴西梓渡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沈做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做之暗于兵机,人情离怨。贼之根本既灭,枝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做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拜。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证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曰:“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我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廊清朝盈济济部怀既中不敢昧于富责矣。”太祖践阼,以善明勤诚,封新途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B.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 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原为中央对地方行使监督和控制的监察官员,后演变为地方军事和行政长官。

B. 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

C. 持丧,护丧;服丧。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是严格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的。

D. 践阼,指走上阵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昨”“践祚”。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善明少有才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 刘善明熟谙敌情,分析准确。刘善明对沈攸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C. 刘善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哀,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D. 刘善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屋舍很简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2)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下载Word版试题
《南齐书·刘善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C   

4. (1)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举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与众不同。

(2)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横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百姓)得到收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戮力”修饰“驱驰”,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C项。“廓清”修饰“天地”,“既申”修饰“鄙怀”,排除D项。句意:我原本就没有做官的意思,只是碰上了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才尽心尽力地效命于朝廷,只希望舒展抱负。如今天地宽广,朝廷内才子众多,我的志向已经得以伸展,不敢沉溺于富贵。故选A。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郭,外城称为城”错误。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分析可知,“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与原文不符。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应辟”,接受征召而出仕;“举”,被推举;“秀才”,优秀人才;“其”,代词,他;“对策”,古代被召见或应考的人对于皇帝所问有关治国策略的回答;“直”,正直;“异”,意动,认为……不同;“之”,代词,他;“仍举秀才”(被动句)。(2)“边”,近旁、旁边;“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遂”,连词,于是,后面补充主语“百姓”;“其”,助词,不译;“利”,收益。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刘善明是平原人。年轻的时候在僻静的地方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了他的名声后等候见他,但刘善明推辞不见。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着你能立足官场。”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举为优秀人才。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与众不同。泰始初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反叛,青州刺史沈文秀响应。当时州衙在东阳城,善明的家在城内,不能自救。他的伯父弥之起义背叛了文秀。善明密约聚集了宗族门人部下,有三千人,夜里杀出关投奔北海。文秀投降以后,(皇上)授予善明电骑校尉的官职,出任海陵太守。郡边界靠海,没有树木,善明督促百姓种上榆树、横树和一些杂果树,于是(百姓)得到收益。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都称颂他。转任宁朔将军、巴西梓渣二郡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沈攸之谋反,太祖很是担忧。刘善明献策说:“沈攸之不懂军事,人心离散有怨气。叛贼的根本力量已经被消灭,枝叶的力量不会长久。”平定沈攸之后,太祖把刘善明召回都城,对他说:“你论说沈攸之的事,即使是张良、陈平再世,亦不过如此而已。”于是提拔他为散骑常侍,并任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王朝建立之后,封他为右卫将军,刘善明却以生病为由推辞不接受。司空褚渊对刘善明说:“做高尚的事情,是你一直的意向。现在朝廷才刚刚重用你,怎能就学松、乔二人呢?”刘善明说:“我原本就没有做官的意思,只是碰上了志同道合的人,所以才尽心尽力地效命于朝廷,只希望舒展抱负。如今天地宽广,朝廷内才子众多,我的志向已经得以伸展,不敢沉溺于富贵。”太祖即位,因善明功高忠诚,封他为新途伯,食邑五百户。善明身高七尺九寸,一向不爱歌舞美色,住的只是茅屋和用斧砍的木料建构,床榻桌子等,也不削刨打光。建元二年去世,时年四十九岁。遗言要薄葬。皇上追赠他为左将军、豫州刺史,并赐谥号烈伯。

录入时间:2021-04-11 09: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