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人口与资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是中华民族在锦绣大地上绘就的壮观图景,纵贯长江流琙和黄淮海平原;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水利发展史上书写的壮丽诗篇,彰显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这就是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丰富,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分布情况很不乐观。(如图)

旨在改变这一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凹大江河形成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伓的总体布局。目前,东、中线工程已经完工,西线工程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这部分“南水”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过黄河,直抵天津;一路向东,通过山东半岛输水干线,经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水源主要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出水,沿豫西过长江、淮河,经黄淮海平原,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一路北上。西线工程拟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至青、甘、宁、蒙、陕、晋等地,旨在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并为黄河上游补水。

南水北调工程纵横大半个中国,穿越数个地形地貌大相径庭的省区市,保障一江清流北上,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难度可想而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包括穿黄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坝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设计在内的重大技术难题。这些难题中,以中线工程穿越黄河为最。其隧洞施工可以比喻为“牙膏里打洞”,这是因为施工地段为非饱和性土壤。工程技术人员因地制宜,采用了简易盾构法和高压注浆法,也就是以镶嵌式方法先建立支撑结构和固化结构,再通过注浆让土壤变硬,使隧洞施工变为了可能。沿线各省市出台规划,制定标准,力保一渠清水。如山东省内造纸厂由70多家减少到10多家,污染物排放量比2002年减少62%;江苏沿线关停化工企业800多家。

移民搬迁是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丹江口水库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因工程需要,丹江口大坝坝顶必须由原来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至170米,风浪线172米,这就意味水库面积由745平方公里增加到1050平方公里。居住在水库扩容区的居民不仅面临异地搬迁的现实,而且还有一部分人,面临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据统计,丹江口水库库区涉及的移民超过34万人。在相关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这些库区移民顺利建立新的家园,很多以搬迁为契机走出了新的生活道路,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新时代的治水方针。未来几年,南水北调工程将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这是新时代南水北调工程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材料二

2018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四周年的纪念日。“南水北调每年都在提质增效。”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说,东线工程连续5年圆满完成调水任务,其中累计调水到山东30.6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调水到山东达10.88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増加22%。中线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459天,累计向京津冀豫四省(市)调水191亿立方米,2017-2018年度原计划调水57.8亿立方米,实际完成调水计划的129%,比上一年度又有大幅度增加。

“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工程沿线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一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充分肯定。

目前,“南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供水范围不仅基本覆盖中心城区,还惠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北京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口感变甜。长期以来,密云水库担负着北京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任,近年水库蓄水量不及库容总量的1/3。“南水”进京后,北京主力水厂逐步使用“南水”置换密云水库的水,至2018年底,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天津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北调的“南水”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河北80个市县用上“南水”,沧州主城区“南水”供应比例已达100%,4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同时,多地区利用“南水”为水源地回补地下水。其中北京潮白河水源地回补范围达2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最小回升5.42米,最大回升13.71米,平均回升7.5米。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南水北调不仅送来了一渠清水,沿线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丹江口水库首次发现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活体桃花水母,活跃在丹江口库区的鸟类已多达40余种。中线焦作城区段总干渠试水后,已多次发现珍贵的水鸟品种。许多少见的植物也重新再现。“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的和谐画面成为现代都市一景。

再看“南水”的源头地区,江苏50个区县共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电站累计发电10.7亿千瓦时;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下游补水约140亿立方米。

“君住长江头,我住於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代词人李之仪以一曲《卜算子》道出了绵绵不绝的相思。斗转星移,千年后的今天,滔滔的长江依然滚滚东入海,但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丹江口水库向北进发,穿越中原大地,直抵燕山脚下;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从扬州出发,沿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直抵海河流域和山东半岛,不仅创造了人类的奇迹,而且流润中华广袤的土地,让南北方“共饮长江水”成为现实。这昭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各地区人民休戚相关、命运相通。

1. 根据《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依据的一项是(   )

A. 全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相较于北方区和西北区,南方区和西南区水资源总量比重较大。

B. 相较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北方区耕地面积比重较大,单位面积耕地的水资源占有量较少。

C. 西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和耕地面积比重均小于水资源总量比重,水资源占有量相对富余。

D. 西北区的人口总量比重与GDP比重都比较小,这与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比重基本相称。

2. 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水北调工程以“四横三纵”为主体,东、中、西三线沟通四大江河,纵横大半个中国。

B.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南水”经隧洞穿过黄河,一路向北,主要造福山东地区。

C.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省市严控污染排放,保障水质,是“系统治理”方针的具体体现。

D. 库区移民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建立了新家园,很多人以此为契机改善了生活状况。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年增加东、中线调水量                     B. 提升用水地区自来水水质

C. 有效回补用水地区地下水                     D. 改善沿线地区的自然生态

4. 材料二中说,南水北调工程昭示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地区人民是命运相通的。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

下载Word版试题
《人口与资源》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A   

4. ①科技工作者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刻苦攻关,攻坚克难;②南方地区的许多居民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搬迁;③南水北调沿线,各地区积极保护供水线,确保“一渠清水”北上;④南水北调让我国北方地区喝上了南水,基本解决了北方的用水问题;⑤南水北调工程也让南方群众受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这与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比重基本相称”错。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比GDP总量和人口总量都要大,此项不能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的依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主要造福山东地区”以偏概全。原文有明确表示:“东线从……这部分南水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经隧洞穿过黄河,直抵天津;一路向东,通过山东半岛输水干线经过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可见说“主要造福山东地区”是错误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

A项,“逐年增加东、中线调水量”答非所问。本题实质是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此项与“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没有关系。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于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南水北调工程昭示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地区人民是命运相通的理由。认真筛选原文可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包括穿黄隧洞、大型渡槽、丹江口大坝加高等一系列工程设计在内的重大技术难题”,可见科技工作者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刻苦攻关,攻坚克难;“移民搬迁是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丹江口水库库区是南水北调和线工程的水源地”,可见南方地区的许多居民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搬迁;“南水北调不仅送来了一渠清水,沿线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可见为了保证水质,南水北调沿线,各地区积极保护供水线,确保“一渠清水”北上;“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是幸福水!”工程沿线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一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充分肯定;“南水已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3%,供水范围不仅基本覆盖中心城,还惠及大兴、门头沟等新城”,可见南水北调让我国北方地区喝上了南水,基本解决了北方的用水问题;“江苏50个区县共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效益持续发挥,电站累计发电10.7亿千瓦时;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汉江下游补水约140亿立方米”,可见南水北调工程也让南方群众受益。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在内容上,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2.在文体上,跨文体。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3.角度多元,但问题聚焦,主题具有集中性。

4.内容具有时代性。材料一般都散发着时代的温热,亟需考生了解关注的问题,体现阅读与生活日益紧密的特点。

录入时间:2021-02-04 12: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