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徽子》) (2)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季氏》) 【注】①史鱼:人名,卫国大夫。 1. 根据第(1)则材料,子路“出仕”的目的是_______ ,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_______的精神。 2. 请根据第(2)则材料,评价孔子的出仕观。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论语·季氏》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1). 行其义(“践行大义”或“践行君臣之义”等类似意思均可) (2). 知其不可而为之 2. 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坚持积极行义,又灵活变通的出仕观。我认为孔子的出仕观值得肯定,孔子终身都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在实际行动中遵循用行舍藏(灵活变通)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借鉴与启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信息筛选并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材料的基础上,了解其大意,结合题干要求抓重要信息点,找关键词语与句子。从文中“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可知子路“出仕”的目的是“行其义”;子路批评“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和会的责任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执着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无道的社会,而这一直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从政思想,所以体现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题时要结合儒家思想作答。在通读材料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以下内容作答:史鱼和蘧伯王都是卫国的大夫。史鱼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据《韩诗外传》卷七记载,史鱼曾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贤良的蘧伯王,并多次建议卫灵公罢免。奸臣弥子瑕,但没有被卫灵公采纳。史鱼临死叫儿子不要在正堂为自己办丧事,以此来劝谏卫灵公重用蘧伯王,罢免弥子吸。所以史鱼又有“生以身谏,死以尸谏”之称,是刚直不阿的典型。蘧伯玉也以正直著称,但他的性格与做法都与史鱼不一样。用《韩诗外传》的说法,他是“直己而不直人”,内直而外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政治清明就做官,政治黑暗就赋闲,能屈能伸,通权达变。 在孔子看来,两人都是贤臣,但蘧伯玉更合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君子之道,所以感叹为“君子哉蘧伯玉!”由此也可见儒学主张通权达变的一面,并不完全是“知其不 可而为之”。由此可概括为: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坚持积极行义,又灵活变通的出仕观。我认为孔子的出仕观值得肯定,孔子终身都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在实际行动中遵循用行舍藏(灵活变通)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借鉴与启发。 【点睛】译文: (1)子路便道:“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不管呢?你原想不沾污自身,却不知道这样隐居便是忽视了君臣间的必要关系。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2)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 |
|
录入时间:2021-04-12 09:3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