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生“怎么可能”的五体投地之感。 在各类综艺霸屏的现在,知识类综艺总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对于知识的渴求依然旺盛,我们抛开那些比赛类综艺,其他的类似介绍某一工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样引起很多人极大的兴趣,这些综艺或者纪录片都蕴含极大的知识量,在看节目中学习,不也是老百姓一个小小的消遣吗?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 材料二: 近年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下发了多项被业内称为“限娱令”的相关政策。每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政策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方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不少卫视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陷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如果说,曾经业内担心的是真人秀的泛滥因而质疑文化类节目到底“有没有”,那么当文化类节目兴起,同样需要提出到底“好不好”的疑问。毋庸置疑,文化类节目需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效果。 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阈兆江曾表示:“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别让“限”成综艺回归文化的动因》) 材料三: 2017文化类综艺核心选题比例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就是因为它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而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我们一起学艺术》、英国数字频道CBBC的《Horrible History》能够在本土火热,也是因为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色列Armoza的益智答题类文化节目《WHo's asking》,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节目里选手需要作答的问题全部来自环形大屏上的场外观众。而德国的《Time Travel Show》则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容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 《朗读者》在播出期间设立了朗读亭,借此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见字如面》将节目切割成短视频,并推出“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国家宝藏》则将B站作为自己的“热度发酵地”,以此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一本好书>,文化类综艺的爆款方法论》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揭示了知识类综艺走红的心理原因,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知识的天然渴求未曾改变。 B. 虽然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但与其它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的电视娱乐节目相比,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方式相对保守、“安全”。 C. 由文化类综艺核心选题所占比例可知,观众对于古诗词怀有极大热情,节目制作者应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D. 《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说明文化和娱乐并不是对立的,对于高冷的文化知识,比起一板一眼的说教灌输,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今天显然更受欢迎。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蕴含了极大的知识量,老百姓可以边看边学习,所以才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B. “限娱令”客观上促成了综艺回归文化,每次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调整为文化类节目。 C. 电视人思考不足,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和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D. 现有的文化类节目多限于文学类文化类型,内容开掘上较为单一,有待于对更宽的文化类型范畴进行开掘。 3. 从爆红到审美疲劳,国内才刚刚崛起的文化类综艺显然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请结含材料四,谈谈你的建议。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从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①形式上,以亲民的角度切人,将文化与娱乐结合。(或: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②重视观众的感受、体验,增强互动性,让观众产生参与感。③传播渠道方面,重视营销,借助社交媒体,造就全民热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C项,“由文化类综艺核心选题所占比例可知,观众对于古诗词怀有极大热情。节目制作者应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表述错误,文化类综艺核众选题只能说明节目制作者的选择倾向,并不代表观众的喜好。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蕴含知识量”是比赛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还有满足“观众的虚荣心”等其他原因。 B项,“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调整为文化类节目”错误,由原文“每次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政策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方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可知,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至于调整成什么节目没有说,原文只是强调了“一些节目制作者”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而并非是“一大批”。 C项,“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那么当文化类节目兴起,同样需要提出到底‘好不好’的疑问。毋庸置疑,文化类节目需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效果”可知,文化类。节目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质量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反之,问题就不能解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请结含材料四,谈谈你的建议”,然后到材料四中找相关的语句。材料四都是文化类综艺的爆款方法,每一段一个方法,注意从例子中概括出方法。材料四第一段中“就是因为它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也是因为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原因也就是方法,考生可以抓住“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喜剧的形式呈现”概括;第二段中“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而德国的《Time Travel Show》则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容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可抓住“增强观众的参与”、“沉浸式的观看体验”等来概括;第三段中“朗读亭”、“短视频”、“‘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而《国家宝藏》则将B站作为自己的‘热度发酵地’,以此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可知非常重视营销,善于借助社交媒体,造就全民热度。 |
|
录入时间:2021-02-04 12:1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