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 下列对文中涉及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未尽处为句,已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文字、音韵、训诂。 C. 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 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宋代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捕蛇者说》……都是他的作品。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而自己“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即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 B. 《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 C. 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 D.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4.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 B 3. B 4. (1)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不知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能解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2)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这句话的含义是:我自己估量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假令有取”即使有可取的,“亦”也,前后构成关联复句,中间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C。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为人师”做别人的老师,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B。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的要求,要注意多积累。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A,“文辞语意未尽处为句,已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说法有误。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选项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说法有误。“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选项D,柳宗元是唐代的,且《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的作品而非韩愈的。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选项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即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说法有误。“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是自谦的说法;选项C,中心论点错。《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选项D,柳文并非否定师道。从原文看: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作者是批评不从师的现象。故答案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应为 不知句读,不解惑;“而”转折连词,然而;“其”代词,指人。(2)“果”果然;“怪”意动用法,感到惊怪;“而”递进关联词,而且。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一)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二) 二十一日,宗元启: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竞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 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
|
录入时间:2021-04-14 09: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