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中·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零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毅中五岁通《孝经》。父问:“读书何为?”对曰:“欲为圣贤耳。”万历二十九年第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沈鲤于毅中为乡先达,与首辅沈一贯不相能。温纯参政河南,器毅中于诸生。至是为都御史,疏侵一贯。一贯疑出毅中手,为鲤地,衔之,遂用计典,镌秩去。起麻城丞。屡迁国子祭酒,擢礼部右侍郎,仍领祭酒事。杨涟劾魏忠贤得严旨,毅中率其属抗疏言:“学校者,天下公议所从出也。臣正与诸生讲‘为君难’一书,忽接杨涟劾忠贤疏,合监师生千有余人,无不鼓掌称庆。乃皇上不下其奏于九卿,而谓一切朝政皆亲裁,以奸珰①为忠,代之受过,合监师生无不扪心悉叹不已也。臣惟三代以后,汉、隋、唐、宋诸君,其受权珰之害与处权珰之法,载在《通鉴》。我朝列圣受权珰之害与处权珰之法,载在实录。臣皆不必多言。但取至近至亲如武宗之处刘瑾、神宗之处冯保二事,愿皇上遵之。瑾在武宗左右,言听计从,一闻诸臣劾奏,夜半自起,擒而杀之。神宗临御方十龄,保左右扶持,尽心竭力。既而少作威福,台省劾奏,未闻举朝公疏,神祖遂不动声色而戍保于南京。今忠贤无保之功,而极瑾之恶。二十四罪,无一不当悉究。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乞将涟疏发九卿科道从公究问,即不加刘瑾之诛,而以处冯保之法惩之,则恩威并著,与神祖媲美矣。”疏入,忠贤戟手大訽。毅中乃再疏乞归,不许。已,嗾其党劾罢之。毅中有至性。四岁父病,吁天请代。公车时,闻母丧,一恸呕血数升,终丧断酒肉,不入内寝。卒,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零四) 【注】①珰:指宦官。汉代宦官侍中、中常侍等的帽子上有黄金珰的装饰品。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B.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C.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D. 举朝群臣欲于朝/罢跪以候旨/忠贤遂要皇上/入宫不礼群臣/今又欲于视学之日/群臣及太学诸生面叩/陈请矣/而皇上漫不经意/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著作,它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B.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之中,对通过了最高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的称呼。 C. “抗疏”是指中国古代臣下向皇帝写奏章,上书直言,表达对皇帝的不满与反抗。 D. “公车”最早指的是为赴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皇家公车,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毅中喜好读书,立志极为高远。他五岁时就已经通读《孝经》,虽然年龄很小,但他却向父亲表示了想当圣贤的想法。 B. 蔡毅中敢于直言,不惧得罪君王。他批评皇上将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疏扣留,不交给九卿处理,是将奸恶的太监当作忠良。 C. 蔡毅中坚持正义,不畏朝中权奸。他列举奸珰刘瑾、冯保的各种罪行,声援杨涟弹劾魏忠贤,要求皇帝对魏忠贤严加惩处。 D. 蔡毅中天性至纯,极为孝敬父母。年少时,父亲生病,他请求上天代父亲承受病痛;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悲伤至吐血。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取至近至亲如武宗之处刘瑾、神宗之处冯保二事,愿皇上遵之。 (2)毅中乃再疏乞归,不许。已,嗾其党劾罢之。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蔡毅中·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零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C 3. C 4. (1)只选取最近最亲如武宗处理刘瑾、神宗处理冯保这两件事,愿皇上遵循这种方法来做。 (2)蔡毅中于是再次上奏章乞求辞官回乡,没有被允许。接着(不久),魏忠贤唆使他的党羽弹劾罢免了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罢”是结束的意思,“朝”意思是“朝会”,作介词“于”的宾语,“于朝罢”意思是“在朝会结束”,是完整的介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D两项;“要”是请的意思,“要皇上入宫”是魏忠贤把皇上迎入后宫,“皇上”是兼语,“入宫”是皇上的行为,“皇上入宫”作“要”的宾语,所以应在“入宫”后停顿,排除B项。这句话可译为“朝廷上的所有大臣打算在朝罢后,跪在朝堂来等候旨意,魏忠贤就把皇上迎入后宫,不对群臣以礼相待。今天又打算在皇帝亲往国子监对学子进行考试的日子,群臣及学生当面叩拜请求,可是皇上却漫不经心”。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中“表达对皇帝的不满与反抗”错误,抗疏意思是向皇帝上书直言,直陈其事,没有不满与反抗。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C项中“他列举奸珰刘瑾、冯保的各种罪行”错。原文写“瑾在武宗左右,言听计从”,并未写他的罪行,“保左右扶持,尽心竭力。既而少作威福”重点也是写冯保对皇帝“尽心竭力”。并且二人不是当时当权宦官。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但”,只;“至近至亲”,最近最亲;“遵”,遵循。第(2)句得分点:“再疏”,再次上奏章;“已”,不久;“嗾”,唆使。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参考译文: 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蔡毅中五岁通晓《孝经》。父亲问:“读书为了什么?”回答说:“想当圣贤罢了。”万历二十九年考上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任检讨。大学士沈鲤对蔡毅中来说是同乡前辈,跟首辅沈一贯不和。而温纯任河南参政时,在生员中却器重蔡毅中。到这时候他任都御史,上疏攻击沈一贯。沈一贯怀疑这奏疏是蔡毅中写的,是为沈鲤保留地位,恨他。于是利用考核制度,削掉他的俸禄让他回去。起用为麻城丞。积功升任国子祭酒,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仍旧兼管祭酒的工作。杨涟弹劾魏忠贤而受到圣旨严厉斥责,蔡毅中带领他的僚属直言上疏说:“学校,是天下公正言论产生的场所。臣正和各门生讲‘为君难’这一课书,忽然接到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全监师生一千多人没有不鼓掌表示庆贺的。皇上却不将他的奏疏下到九卿,而说一切朝政都是亲自裁定,将奸恶的太监当作忠良,代他受过,全监师生个个抚摸自己心口而忧愁叹惜不止。臣思想三代以后,汉、隋、唐、宋许多君主,他们遭受当权太监的祸害和处理当权太监的办法,记载在《通鉴》中。我朝历代皇帝遭受当权太监的祸害和处理太监的办法,记载在实录中。臣都不必多说。只取最近最亲如武宗处理刘瑾、神宗处理冯保这两件事,愿皇上遵循这种方法来做。刘瑾在武宗身边,言听计从。武宗一旦知道臣子弹劾的奏疏,就半夜亲自起来,将他捉住杀掉。神宗即位时才十岁,冯保在旁边扶持,尽心竭力。不久稍微作威作福,台省上奏弹劾,未听说全朝官员共同上疏,神宗就不动声色地将冯保流放到南京。现在魏忠贤没有冯保的功劳,却完全有刘瑾的恶行。二十四桩罪,没有一桩不应当仔细追究的。朝廷上的所有大臣打算在朝罢后,跪在朝堂来等候旨意,魏忠贤就把皇上迎入后宫,不对群臣以礼相待。今天又打算在皇帝亲往国子监对学子进行考试的日子,群臣及学生当面叩拜请求,可是皇上却漫不经心。乞求将杨涟的奏疏发给九卿科道凭公来追究审问,即使不加以刘瑾一样的诛杀罪,而用处理冯保的办法来惩罚他,那么恩威同时使用,就和神宗媲美了。”奏疏呈进去,魏忠贤指着人大骂。蔡毅中于是再次上奏章乞求辞官回乡,没有被允许。接着,魏忠贤唆使他的党羽弹劾罢免了他。蔡毅中有孝悌的天性。四岁时父亲生病,他呼吁上天请求代替。入京应试时,听到母亲死亡,一悲伤就呕数升血,整个守孝期间断绝酒肉,不和妻子同寝。他去世后,赠衔礼部尚书。 |
|
录入时间:2021-04-14 09:3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