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顺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①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转也。 文王处歧事纣,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载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去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去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②,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③,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④,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腰领不属,首足异处,四肢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擒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鸮子⑤曰:“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选自《吕氏春秋·顺民》,有删节) 注释:①枥:捆束。②靡曼:美妙的声色。③履肝肺:指舍命。④偾(fèn):死。⑤鸮子:即范蠡,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年不收 收:征收 B. 民乃甚说 说:通“悦” C. 颜色愁悴不赡者 赡:丰足,充裕 D. 残吴二年而霸 残:毁灭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无以一人之不敏 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 B. 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此孤之大愿也 C. 以身为牺牲 愿为民请去炮烙之刑 D. 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 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人事之转也。 那么商汤是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了。 B.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 越王为会稽山战败的耻辱面痛苦,想要通过灭掉吴国来得到民心。 C. 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吃自己亲自耕种而成的食物,穿妻子亲自织布而成的衣物。 D. 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所以凡是行事,必须要先考察民心,然后才可以去做。 4.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汤因为天旱而祈雨,以自身为祭品,于是天降大雨,他也赢得了民心。 B. 周文王从政遵守时间,上贡适宜,祭祀恭敬,因而获得“西伯”的称号。 C.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立志复仇,并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得民心。 D. 勾践励精图治,赢得臣民的支持之后,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灭掉吴国。 5.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2)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吕氏春秋·顺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B 4. D 5. (1)我一人有罪过,不要殃及万民;万民有罪的话,罪责都在于我一个人。 (2)对内亲近群臣,对下供养百姓。从而使民心归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A项,“五年不收”,意思是“五年没有收成”。其中“收”,不是“征收”,而是“收成”。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以,介词,因为;连词,来; B项,之,两个都是结构助词,的; C项,为,动词,作为;介词,替; D项,于,介词,比;介词,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B项,“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意思是“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选项中“以致必死于吴”翻译为“通过灭掉吴国”,理解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本题D项,“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灭掉吴国”理解错误,结合原文“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④,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腰领不属,首足异处,四肢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意思是“现在吴、越两国相互残杀共同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忘,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样仍不能实现愿望,从国内状况衡量,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考虑,与诸侯结盟也不能损害吴国,那么,我将抛弃国家,舍弃群臣,身带长剑,手持利刃,改变容貌,更换姓名,充当手执箕帚的仆役去服侍吴王,以便跟吴王决死于顷刻之间。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手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可见不是勾践认为一定会战胜吴国,而是表达勾践的决心。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无及,不要殃及;万夫,万民;罪,罪过。(2)内,名词作状语,对内;亲,亲近;下,名词作状语,对下;养,供养;以,以便;来,使用用法,使……归服。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先王首先顺应民心,所以功成名就。依靠仁德得到民众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德,自古以来不胜枚举。 从前,汤战胜夏朝而统治天下。天大旱,农业五年没有收成。汤于是在桑林用自己的身体作保证向神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才,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用木夹挤压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进献的牺牲,向天幸福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这可以说汤是通晓鬼神的变化、人事转移的道理了。 文王住在岐山臣事纣王,虽遭到纣王的冤枉侮慢,依然端庄恭顺,早晚准时朝拜,进献贡物恰到好处,祭祀一定必恭必敬。纣王很喜欢,封文王为西伯,赏赐他千里封地。文王再拜稽首,辞谢说:“我只愿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千里的土地换取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一心想要换取民心。得到民心,胜过得到千里的土地。所以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于是他睡不安枕席,口不尝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听音乐。用了三年,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养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谷物,穿妻子亲身纺织的布做的衣服。饮食拒绝珍奇,衣服不穿两层,装饰禁用两种颜色。他时时出外巡视,随从车辆上载着食物,运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在这之后,他召集大夫们,向他们说:“现在吴、越两国相互残杀共同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忘,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样仍不能实现愿望,从国内状况衡量,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考虑,与诸侯结盟也不能损害吴国,那么,我将抛弃国家,舍弃群臣,身带长剑,手持利刃,改变容貌,更换姓名,充当手执箕帚的仆役去服侍吴王,以便跟吴王决死于顷刻之间。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手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展开决战,吴国军队打败,紧接着越国军队包围了吴王的王宫,吴国城门失守,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相。灭掉吴国之后二年称霸诸侯。这是先顺应民心的结果。 鸮子说:“执政者决策事情,一定要审察民心 所系,然后再采取行动。” |
|
录入时间:2021-04-15 09:2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