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陶朱公庙碑记录·【宋】吴处厚》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朱公庙碑记

【宋】吴处厚

穷之与达系乎命,用之与舍系乎时,时之与丧在乎天,去之与就在乎我。四者,古君子出处之大节而公独兼而得之,不亦智矣乎?

公之事业详于《国语》《史记》《吴越春秋》。当是时,吴与越相持几三十年,吴常胜,越常败。吴譬则虎,越譬则鼠;吴譬则狼,越譬则羊,勾践之命在于夫差掌握中数矣。公力与皋如、计倪、诸稽郢、大夫种诸臣谋,间关险阻,未尝少变其节。乃说勾践卑词重币,顿颡屈膝,籍其馆库,质其妻子,为吴奴虏。及囚石室,又说饮溲尝恶,以媚夫差。而夫差不悟,乃伐齐而舍越,复贪与诸候会于黄池。及越焚姑苏入其郭,犹与晋午争长,不以为恤。既而岁饥民罢,而国之轻锐尽死于晋,祸稔数极。公卒与越之君臣,因其困,乘其敝,一举而灭之。故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此之谓乎!

君王之耻已雪,霸国之业已成,则邑万户,禄万钟,为师尚父,宠之终身,固其宜也。公以为功名不可以多得,富责不可以长保。瞥然轻舟,飘然五湖。投绅笏如柴栅,弃妻孥如敝屣,冥冥而飞,汩汩而逝,网不能绊,缴不能弋,乌喙虽长而不能啄,属缕虽利而不能割。存耶,亡耶,死风波耶?葬鱼鳖耶?泛溟渤,登蓬莱,羽化而仙耶?俱不可得而知也!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余尝按越之《图经》,得公庙于诸暨陶朱山下。俗说公本诸暨人,今净观寺即其故宅也。乡曰陶朱之乡,岩曰范蠡之岩,井曰鸱夷之井,俱因公而得名也。年祀遥阔,不可得详。庙宇庳窄,芜坏不治,属岁荐饥,民又乏饷。余尝至其下徘徊观览,恻然于怀者数四。盖碑者悲也,君子之所以述往事,悲来者也,因书以为吊焉。词曰:

越山叠叠兮,越水环环。公有庙兮,山水之间。屋其三架兮,门鐍户开。庭墁不治兮,野草萋萋。豚蹄乏饷兮,岁歉民悭。香火阒冷兮,巫休祀闲。颓廊梗雨兮,古木号寒。饿鼠昼啸兮,饥鸦冥还。功磨日月兮,名揭邱山。遗像可挹兮,高风莫攀。我来怆古兮,愤泪一潸。秋色著树兮,霜叶初殷。青史传信兮,灼不可删。千古万古兮,云痴石顽。

(选自《会稽掇英总录》,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间关险阻             间关:道路、路途

B. 瞥然轻舟             瞥然:忽然、迅速的样子

C. 余尝按越之《图经》   按:巡察、查看

D. 岁歉民悭             悭:悭吝、节俭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复贪与诸候会于黄池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B. 此之谓乎                恐年岁之不吾与

C. 恻然于怀者数四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 因书以为吊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陶朱公的成功,在于清醒认识“保持强盛要顺从天道,使国家转危为安要顺从人道,要妥善地处理政事要顺从地道”的道理。

B. 文章第三节叙述陶朱公功成身退、飘然五湖的事迹,议论这一行为的人生价值,对比中肯定其出世独秀的精神,体现了积极的家国意识。

C. 文章结尾采用骚体诗的形式,极富韵律美。吊辞中指出陶朱公庙虽庙宇破败,庭墁不治,但是陶朱公的功勋永存,青史传信,万古流芳。

D. 本文用词生动,思辨犀利,结构谨严。在论人叙事中阐明人生哲理,做到叙人述史绘景论理抒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是碑文中的佳作。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岁饥民罢,而国之轻锐尽死于晋,祸稔数极。

(2)庙字庳窄,芜坏不治,属岁荐饥,民又乏饷。

下载Word版试题
《陶朱公庙碑记录·【宋】吴处厚》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D    3. B   

4. 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5. (1)不久,吴国遇上饥荒百姓疲惫不堪,而国家轻捷精锐的士卒又在与晋交战中尽数死亡,祸患成熟,多次达到了极点。

(2)庙宇低矮狭小,荒芜破败而没有人修整,正值连年饥荒,老百姓又缺少供奉的物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D.解释错误,“岁歉民悭”中“悭”意思是“缺欠”。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与”:①介词,同;②连词,和。B.“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②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者”:①用在动词性短语后面,表示“……的人”;②用在动词后面,并与之结合,指人。这里与“览”结合成“览者”,意思是“读者”。D.“焉”:①②都是句末语气次,相当于“啊”。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B.“体现了积极的家国意识”分析错误,范蠡功成身退,离开朝堂,隐居民间,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与“家国意识”无关。故选B。

【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这件事)于是让越王命令工匠用金属制成范蠡的像,每天礼拜他,命令大夫们每十天也要礼拜一次。同时把会稽山四周三百里土地划为范蠡的封土。(范蠡所受到的恩遇)与那些为了贪恋权位、冒领军功而生杀戮,或被剁为鱼肉,或被碾为肉酱的人,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句中,“王……朝礼之”“旬日……大夫朝之”“环会稽……为范蠡地”根据意思即可断句。“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是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中间停顿。“岂可……哉”是固定句式,分析可知正确的断句是:遂令王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旬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与夫贪权冒功而血刀锯/为鱼为肉/为葅为醢者/岂同年而语哉。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特殊句式:(1)既而,不久;罢,疲惫不堪;稔,成熟。“尽死于晋”这是状语后置句。(2)庳窄,低矮狭小;治,修整;饷,供奉的物品。

【点睛】分析和概括题设误特点:

1.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命题者在选项中故意错误地解释原文中关键的词语,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把次要的说成是主要的,或无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无据的信息,从而造成干扰。

2.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行为、因果等方面张冠李戴,搅乱混编在一起,造成干扰,引起错解。

3.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命题者把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逆情悖理,不合逻辑。

4.以偏概全,言过其实。文中主人公本来只有某一方面的优缺点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与不妥,但选项中却将其过高褒扬或全盘否定;本来只有个别人对之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

参考译文:

处境艰难与仕途顺利都和命运有关,受到朝廷重用与不受重用都和时机有关,有时运与无时运都和上天有关,离开与前来那是由我决定的。以上四个方面,古代的君子从心怀大义有时能得到,而您却能同时得到它们,您不是也太有智慧了吗?

您一生从事的伟大事业在《国语》《史记》《吴越春秋》里面都有详细记载。正当那个时候,吴国与越国矛盾相持已有三十多年了,吴国常常获胜,越国常常惨遭失败。如果把吴国比作是虎,那么越国就如同鼠;如果把吴国比作是狼,那么越国就如同羊,勾践的命运掌握在夫差的手中已有好多年了。您尽力与皋如、计倪、诸稽郢、大夫种等大臣谋划复国之路,道路险阻,您没有一点对越国不忠心。勾践用谦卑的语言讨好吴人,把无数财富送给吴人,卑躬屈膝,整理国家的馆库留给吴人,包括把妻子儿女送到吴国做人质,换来的是被俘吴国,成为吴王的奴隶。勾践被囚禁在石室之中,喝的是馊水,尝的是粪便,并以此来讨好吴王。可是夫差没有察觉勾践的用意,去讨伐齐国而没有攻打越国。夫差又贪心与诸侯在黄池会盟。等到越人火烧姑苏打进城里来,他还在和晋国争权夺利,没有顾及城里受难的百姓。不久,吴国遇上饥荒百姓疲惫不堪,而国家轻捷精锐的士卒又在与晋交战中尽数死亡,祸患成熟,多次达到了极点。您最后与越国的君臣,利用吴国的眼前的困境,乘着他们力量无法顾及的时机,一举将吴国消灭了。所以说:当昌盛、满盈时,能够保持,可以赢得上天的帮助;当危殆、将倾时,能够安定,可以赢得人心;各种世事时,要能有理,有所“节制”,可以赢得生存所需的万物。说的就是这个。

君王被俘之耻已经昭雪,越国的霸业已成,您会得到万户的封地,万钟的俸禄,您会被越王尊为国师尚父,将享受一生的专宠,这也是您本来应该得到的。您却认为功名不能多得,富贵不能长久保持。迅速地驾一叶扁舟,飘然在五湖之上。把作为高官身份象征的绅笏扔到了柴堆,把妻子与孩子像破鞋子一样丢下,您悄无声息地走了,像汩汩而逝的江水,网无法绊住您的脚步,缴绳无法缠住您的身体。勾践的势力再大也抓不到您,捆绑您的细绳再锋利也割不到您。您现在还在人世吗?还是已经去世了呢?您是在五湖的风波中落水而死呢?还是葬身在水中鱼鳖的腹中呢?在浩渺的渤海泛舟,攀登蓬莱仙岛,您羽化登仙了吗?这些都是无法得知的!(这件事)于是让越王命令工匠用金属制成范蠡的像,每天礼拜他,命令大夫们每十天也要礼拜一次。同时把会稽山四周三百里土地划为范蠡的封土。(范蠡所受到的恩遇)与那些为了贪恋权位、冒领军功而生杀戮,或被剁为鱼肉,或被碾为肉酱的人,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我曾经察看越国的《图经》,得知您的庙建在诸暨陶朱山下。民间传说您本来就是诸暨人,现在的净观寺就是您的故宅。这里的乡名叫陶朱之乡,这里的岩石名叫范蠡之岩,这里的水井名叫鸱夷之井,都是因为您而得名的。年代已经久远,已经无法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了。庙宇低矮狭小,荒芜破败而没有人修整,正值连年饥荒,老百姓又缺少供奉的物品。我曾经走到您的庙宇下面徘徊观看浏览,有四次内心感到特别悲伤。墓碑的主人已成往事,他的悲伤已经过去,君子记述他的往事,是为后来者而悲,我于是写下这些作为凭吊。词曰:越国的山层层叠叠,越国的水九曲连环。您的庙宇,在山水之间。屋有三间,门户大开。庭院无人打扫,野草竞相生长。猪蹄这些上供的东西几乎没有,那是因为年成不好,百姓也吃不饱肚子。香火稀少,庙宇冷清,神灵歇息,祭祀得闲。颓败的檐廊在雨中矗立,古老的树木风中发出令人心寒的声响。饥饿的老鼠白天也跑出来乱叫,没有吃的乌鸦到了晚上才会回巢。日月穿梭,时光流逝,您的美名在邱山之上高扬。您的遗像还可以朝拜,您的高风无人能及。我来到此悲伤古人,洒下悲愤的泪水。秋天的颜色已经在树木上显现了,霜下的树叶微微泛红。悠悠青史之中,一定传递着您的美名,您的光华不会熄灭。千秋万代之后,云也会为您痴迷,石更会因您更坚强。

录入时间:2021-04-15 09: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