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西郭先生传·[明]冯从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郭先生传

[明]冯从吾

①先生姓姚氏,讳显,字微之,咸阳人。正统九年乡举在大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景泰五年四月,上疏言王振修大兴隆寺,车驾不时临幸,佛本夷狄,信佛得祸。若梁武帝足鉴。时上欲幸隆福寺,太学生济宁杨浩与先生相继言,上遂罢行,名震天下。

⑨后寓居长安西郭,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令齐东、武城二县祀名宦,循政详山东通志中。当时民歌之曰:“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而先生自赞其像曰:“六尺长躯,尺五长发,学古人官,读孔孟书,躯兮发兮,五十三年而知五十二年之非。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官至太仆寺丞。

③冯从吾曰:师友之益大矣。先生之寓居长安也,以与李介庵先生讲学,故介庵以理学鸣关中,而先生与之为友,交砥互砺,俱成名儒,是先生之气节盖从学问涵养中来也。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选自《冯从吾文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藩臬诸公造之(    )

(2)当时民歌之曰(    )

2. 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循政详山东通志中(  )

A. 全、整个            B. 沟通                C. 顺畅                D. 精通

3. 对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B.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C.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D.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4. 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虛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5. 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迹、内容

性格、形象

 

大公无私、忠诚报国

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

 

 

谦虚反省

 

 

6. 分析第③段内容对于表现西郭先生形象的作用。

下载Word版试题
《西郭先生传·[明]冯从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1). (1)到……去。 造访、拜访    (2). (2)编歌、赞美    2. A    3. A   

4. 那些虚假矫情恃才傲气的人,与姚先生的(高风亮节)相比应当脸红羞愧啊。   

5. 直言进谏、节俭廉洁、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   

6. 第③段通过冯从吾的议论,显现了西郭先生交友为学的价值观和思想互益人生态度,进而与“虚矫恃气者”对比更加突出西郭先生的宽阔心胸和做人气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词语的意思。本题中,第一句“后寓居长安西郭,藩臬诸公造之”,这是说姚显住在长安西郭时,藩司和臬司的各位长官都来拜访他,“造”是动词,意思是“造访”“拜访”,今天还有“造访”之意。第二句“当时民歌之曰:‘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从语法关系来看,“歌”是名词,本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后面跟了代词“之”,当名词加代词时,名词要活用为动词,再从后面语境来看,“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来看,这是赞美姚公的内容,由此可知,前面的“歌”应是百姓编歌来赞美姚公,“歌”应解释为“编歌赞美”。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循政详山东通志中”,结合语段来看,文中说“令齐东、武城二县祀名宦,循政详山东通志中”,这是说让齐东、武城二县祭祀名声显赫的官员,他们的善政都详细记录在书中,句中的“志”是名词,即记事的文章或书籍,那么“通”应该是修饰“志”,做“志”的定语,应是形容词,这就排除BD两项,因为这两项都把“志”解释为动词了;再看AC两项,C项把“通”理解为“顺畅”,代入句中就变成“把他们详细记录在顺畅的文章中”,这与情理不合,应解释为“全,整个”。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如本题中,“正统九年”是时间,发生的事情是“乡举”,就是说姚公在正统九年参加乡试,后面是说姚公 “在太学”所做的事情,这是两件事,所以应在“乡举”和“在太学”之间断开,排除CD两项;“三上封事”意思是“多次呈上密封的奏章”,这是发生在太学中的事情,“在太学”是 “三上封事”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项,且后面“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结构一致,B项把“安社稷”给断开了。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彼”,那些;“虛”,虚假,“矫”,矫情,“恃”,仰仗,凭仗,“者”,……的人;“视”,和……相比;“当”,应当;“赧然”,难为情的样子,羞愧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愧”,形容词意动,感到羞愧。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分析形象的能力。从设题的形式来看,这是以表格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无形中降低了难度,考生可以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进行填空。表格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迹和内容,二是性格和形象。第一处后面给出了性格形象,“大公无私、忠诚报国”主要在第一段,如姚公在太学多次呈上奏折,“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如景泰五年,他又上疏言“王振修大兴隆寺,车驾不时临幸,佛本夷狄,信佛得祸”;第二处,前面给出事迹,考生要根据事迹概括出人物的特点,“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这是说姚公用粗食招待藩司和臬司的官员,这应是表现出他的节俭廉洁;第三处,后面给出特点,“谦虚反省”,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段姚公对自己画像的评点,“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认为自己碌碌无为,平平庸庸,这是姚公的自我反省,表现出人物的谦虚。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分析第③段内容对于表现西郭先生形象的作用”,然后要理解第三段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能展现西郭先生什么样的特点。从文中来看,第三段是作者冯从吾的话,作者先说“师友之益大矣”,这是这一段的总领句,接着叙述西郭先生和李介庵的故事,西郭先生和李介庵互为师友,互相砥砺,二人“俱成名儒”,展现出西郭先生师友互益、交友为学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最后作者又说“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这是将那些“虚矫恃气”的人与西郭先生进行比较,借以突出西郭先生的胸襟之开阔、气节之高大。考生围绕这些内容作答就可以了。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没有文言文译文,网上也没有。

录入时间:2021-04-16 0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