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骆问礼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骆问礼,诸暨人。嘉靖末进士。历南京刑科给事中。隆庆三年,陈皇后移别宫,问礼偕同官张应治等上言:“皇后正位中闱,即有疾,岂宜移宫?望亟返坤宁,毋使后世谓变礼自陛下始。”不报。给事张齐劾徐阶,为廷臣所排,下狱削籍。问礼不顾帝之不悦,独言齐赃可疑,不当以纠弹大臣实其罪,力保张齐。张居正请大阅,问礼谓非要务,而请帝日亲万几,详览奏章。未几,劾诚意伯刘世延、福建巡抚涂泽民不职,帝并留之。 帝初纳言官请,将令诸政务悉面奏于便殿,问礼遂条上面奏事宜。……二言:“陛下宜日居便殿,使侍从官常在左右,非向晦不入宫闹,则涵养熏陶,自多裨益。”三言:“内阁政事根本,宜参用诸司,无拘翰林,则讲明义理,通达政事,皆得其人。”四言:“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许御史纠弹”五言:“顷诏书两下,皆许诸人直言。然所采纳者,除言官与一二大臣外,尽付所司而已。宜益广言路,凡臣民章奏,不惟其人惟其言,令匹夫皆得自效。”六言:“陛下临朝决事,凡给事左右,如传旨、接奏章之类,宜用文武侍从,毋使中官参与,则窥窃之渐,无自而生。”七言:“士习倾危,稍或异同,辄加排陷;自今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众人言未必得,一人言未必非,则公论日明,士气可振。”……九言:“面奏之仪,宜略去繁文,务求实用,俾诸臣入而敷奏,退而治事,无或两妨,斯上下之交可久。” ……疏奏,帝不悦。宦侍复从中构之,谪楚雄知事。明年,吏部举杂职官当迁者,问礼及御史杨松在举中。帝日:“此两人安得遽迁,俟三年后议之。”万历初,屡迁湖广副使,卒。 (节选自《明史·骆问礼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B.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C.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D. 诏旨必由六科诸司/始得奉行/脱有未当/许封还执奏/如六科不封/驳诸司失检察者 /许御史纠弹/ 2. 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翰林,官名,翰林学士。也可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亦可指翰林院或鸟栖之林。 B. 义理,犹道理,可指文辞的思想内容,这里指明代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思想。 C. 匹夫,古代指平民男子,东汉以后亦泛指平民百姓;后多指有勇无谋的人,含轻蔑意味。 D. 万历,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多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问礼重视礼法,敢言不避权贵。问礼认为皇后应居宫闱的正位,不能随意移宫他处,偕同僚上奏,希望皇后返回坤宁宫,不致后世认为礼制变更从皇帝开始。 B. 问礼为人峭直,谨守为官职责。张齐因弹劾徐阶而下狱削籍,唯有问礼不顾皇帝不悦,为他进言;认为检阅不是紧要事务,请求皇上亲临几案,详览奏章。 C. 问礼通达政事,提出有效建议。问礼在偏殿面见皇帝时,坦言政事的根本在于诸司,用人不应局限于翰林,建议皇帝抓住根本,摒弃偏好,不逾礼法。 D. 问礼积极进言,仍旧不被赏识。隆庆年间,向皇帝面谏进言后引起皇帝不满,宦官的谗言更使他遭到贬谪。皇帝对问礼一直耿耿于怀,即使吏部推举也没有起用他。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纳言官请,将令诸政务悉面奏于便殿,问礼遂条上面奏事宜。 (2)士习倾危,稍或异同,辄加排陷;自今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明史·骆问礼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C 4. ①译文:起初他采纳了言官的请求,即将下令各种政务全部在便殿面奏,骆问礼于是逐条上陈面奏的事宜。 ②译文:士人习惯了倾轧,稍稍有所异议,就加以排挤陷害。从现在开始,凡是议论国家大事,只论议论的是与非,不能依照个人的好恶。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六科”和 “诸司”在这里是两个指向,“诸司”是后面的主语前面需要断开;“封驳”是一个专有词,指“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不要断开。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指明代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思想”错误,应为“合于一定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C项,“政事的根本在于诸司”错误,原文“内阁政事根本,宜参用诸司”,“‘内阁’是政事的根本所在,用人应当掺杂各个部门的人选”而并非指诸司是政事的根本,诸司是重要的参与部门。故选C。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第(1)句,于便殿:介宾短语后置句;条上:逐条上陈;条:名词作状语。第(2)句,排陷:排挤构陷;徇:遵徇,依照。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骆问礼,诸暨人。嘉靖末年的进士。历任南京刑科给事中。隆庆三年(1569),陈皇后移居别宫,骆问礼与同僚张应治等人上奏说:“皇后处在宫闱的正位,即使有疾病,怎么能移迁宫室?希望马上返回坤宁宫,不要让后世的人说变更礼制是从陛下开始的。”没有答复。给事中张齐弹劾徐阶,被朝廷大臣排挤,送进牢狱削夺官籍。骆问礼没有顾及皇帝的不高兴,只有骆问礼说张齐的贪污受贿罪名值得怀疑,不应该因为弹劾大臣验实他的罪,竭力保全张齐。张居正请求大规模地检阅军队,骆问礼说这个不是紧要事务,反而请求皇上每天亲自处理各种政务,详细阅览奏章。不久,皇帝弹劾诚意伯刘世延、福建巡抚涂泽民不称职,穆宗却一并留用了他们。 皇帝起初采纳了言官的请求,即将下令各项政务全部在便殿面奏,骆问礼于是逐条上陈当面向皇帝启奏的事情。……其二称:陛下应该每天居住在便殿,让侍从官经常跟随左右,不是天将黑的时候不进后宫,那么涵养熏陶,自然补益甚多。”其三称:“内阁,是政事的根本所在,应当兼用众官署,不要拘泥于翰林,那么讲明道理,通晓政事,都能得到合适的人。”其四称:“诏书圣旨必须经过六科给事中,众官署才能遵照实行,如果有不妥当的,允许封还诏敕并持表上奏。如果六科不封还诏敕驳议,众官署又失于检察,允许御史举发弹劾。”其五称“:不久前两度发布诏书,都准许众人直言敢谏。然而被采纳的,除了言官和一两位大臣之外,全部交付给了主管官吏。应当更加扩展进言的途径,凡是臣子、百姓呈报皇上的文书,不是只看人而是只看他的言论,使平民百姓都能有效力的机会。”其六称“:陛下临朝决断政事,只要是左右侍从处理的政务,像传递圣旨、接收奏章这类事情,应当任用文武官吏侍从,不要让宦官参与,那么偷看窃听的苗头没有产生的缘由。”其七称:“士人习惯了倾轧,稍稍有所异议,就加以排挤陷害。从现在开始,凡是议论国家大事,只论议论的是与非,不能依照个人的好恶。众人的言论未必正确,个人的言论也未必错误,那么公正的评论一天天明了,士人的风气也可以得到振兴。”……其九称:面奏的礼仪,应当略去繁文缛节,务必讲求实用,使众臣入朝陈奏,退朝就处理事务,两方面不互相妨碍,这样君臣之间的交往就可以长久维持。” 上本进言,穆宗不高兴。宦官侍从又从中构陷,骆问礼被贬谪为楚雄知事。第二年,吏部推举官员杂职应当晋升的人,骆问礼和御史杨松也在举荐之列。皇帝说:“这两个怎么能这么快提升?等三年后再讨论这件事。”万历初年,骆问礼多次升迁后担任湖广副使,在任上去世。 |
|
录入时间:2021-04-16 09:2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