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增强“新基建”带动性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经济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不仅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而且在谋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来推进经济增长。

“新基建”能否真正实现既定目标,核心在于能否顺利出现技术革命。如果“新基建”投资符合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那么“新基建”投资将有助于促进或者加快技术革命的出现,助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加速变革就值得期待,但如果“新基建”投资偏离经济社会发展轨道,那么新技术革命可能就无法如期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新基建”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是政策制定部门能够有效研判下一轮科技革命,只有认清未来科技革命的方向、演变路径及重点领域,才能有效地推动“新基建”有的放矢,这样的“新基建”才能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否则可能会出现巨大浪费甚至巨大损失。

然而,技术创新是小概率事件。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技术革命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等微观主体通常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研发创新的投入,世界主要国家大多注重对研究创新的支持,以提高企业等微观主体的创新意愿,但政府的介入未必就能实现加速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革命的目标。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在电池材料等重要领域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仍不明朗。

(摘编自陈建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形成增长新动力》,《学习时报》2020年3月18日)

材料二: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作用。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顺畅流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性条件。基础设施犹如经济社会发展的筋骨,节点布局合理、网络密度适宜、通道运行高效、传输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筋骨就强健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就稳固有效。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设施”形式日益多样,但“基础”作用并未改变。在农业社会,水对于耕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利设施的好坏直接决定农耕水平与农民生活质量。我国古代修建的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增强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业社会,机械设备等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交通运输、管道运输、电力网络等成为重要基础设施。英国工业革命后,原有水运体系难以满足运输需要,铁路迅速发展,加速了其工业化进程。进入信息时代,数据和信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互联网成为重要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见,基础设施只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升级,才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建设需既适应当下又面向未来,既科学安排又适度超前。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资源要素空间分布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配置各类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大幅提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其表现之一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均衡、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尚需时日。还应看到,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等需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当前,既要合理扩大基建规模,又要抓紧补齐基建短板;既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又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只有统筹好存量与增量、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才能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稳固支撑。

近年来,党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谋篇布局,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到“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充分体现了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重要思路。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必将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摘编自殷鹏《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人民日报》2020年4月20日)

材料三:

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新基建”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中经论坛特别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围绕“新基建”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新基建”成为疫情期间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新基建”到底“新”在哪里?与传统基建的区别是什么?

“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新。“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二是模式新。“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并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借助新兴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可能,甚至推动产生新的新兴战略产业;三是领域新。“新基建”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如全联网应用、天地通讯、智慧城市等。

加快推进“新基建”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应采取哪些有效举措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进一步释放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刘韵洁: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跟踪模仿向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阶段,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我国在未来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制造工艺、标准制定、产业生态等方面,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需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张新红:发展“新基建”,面临技术、资金、体制、模式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加快推进“新基建”的热情很高,但相关资料显示,真正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并不多,占基建总投资的比重也不高。各地应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研究建立“新基建”绩效考评体系,包括覆盖面、渗透率、质量、用户体验、普遍服务落实程度等多维度考察,及时了解建设成效及其社会经济效应。

(摘编自《增强“新基建”带动性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经济网”2020年4月17日)

1. 下列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传统基建”则主要以铁路、公路、桥梁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建设为主。

B. “新基建”不局限于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无形的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传统基建”主要围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形设施建设。

C. “新基建”能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推动产生新的新兴战略产业;“传统基建”则需要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D. “新基建对经济效率提升显著,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传统基建”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的功能,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有所弱化。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政策制定部门能够有效研判下一轮科技革命,那么将会为接下来的“新基建”指明方向,更好地发挥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

B. 由于技术革命的不确定性,企业等微观主体在大规模研发创新上不愿过多投入,只要国家政府不断介入,就能加速技术创新发展。

C. 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

D. 我国的“新基建”虽然面临技术、资金、体制等困难,但目前已经进入加速推进的快车道,未来会给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具体明确地论证了“新基建”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B. 材料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例,旨在论述“新基建”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补贴。

C. 材料二开篇运用引用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基础设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D. 材料二列举了不同历史阶段所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又立足当前国情分析,现实意义强。

4. 如果你是中经论坛的记者,有机会采访材料二的作者,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二内容提出两个采访问题。

5. 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请根据材料有关内容,提出三条合理化的建议。

下载Word版试题
《增强“新基建”带动性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经济网》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B    3. B   

4. ①你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怎样的作用?②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如何?③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5. ①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协调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③有效研判技术创新前景,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建立“新基建”绩效考评体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新基建”“传统基建”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A项,“‘传统基建’则主要以铁路、公路、桥梁等技术要求不高的建设为主”错误。结合材料三中的内容“‘新基建’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如全联网应用、天地通讯、智慧城市等”分析,并非说“传统基建”对“技术要求不高”,而是强调“新基建”有全新的应用领域。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只要国家政府不断介入,就能加速技术创新发展”错误。结合原文“但政府的介入未必就能实现加速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革命的目标”分析,选项内容表述绝对化。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B项,“旨在论述‘新基建’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补贴”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重在论述“新基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如果你是中经论坛的记者,有机会采访材料二的作者,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二内容提出两个采访问题”,立足材料二内容分析,设计问题。

材料二编自殷鹏《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结合“‘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作用。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顺畅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就稳固有效”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资源要素空间分布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配置各类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大幅提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分析,主要讲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就此进行提问。

结合“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其表现之一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均衡、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尚需时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才能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稳固支撑”分析,可以就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进行提问。

结合“党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谋篇布局,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重要思路”等分析,可以对我国政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进行提问。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我国正处于从跟踪模仿向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阶段,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我国在未来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制造工艺、标准制定、产业生态等方面,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需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分析,我国需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只有统筹好存量与增量、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才能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稳固支撑”分析,协调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关系,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结合“各地应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研究建立‘新基建’绩效考评体系,包括覆盖面、渗透率、质量、用户体验、普遍服务落实程度等多维度考察,及时了解建设成效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是小概率事件。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技术革命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等微观主体通常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研发创新的投入,世界主要国家大多注重对研究创新的支持,以提高企业等微观主体的创新意愿”分析,有效研判技术创新前景,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建立“新基建”绩效考评体系。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录入时间:2021-02-05 11: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