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左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改北,巡按山西。 时英宗北狩,兵荒洊臻,请蠲太原诸府税粮,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律,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给事中于泰言,悉得宽贳。鼎言:“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为轻重。”自是论如律。 景泰四年,疏言:“巡按所系尤重,毋使初任之员,漫然尝试。其余百执事,皆当慎择而久任之。”帝颇嘉纳。未几,复言:“国家承平数十年,公私之积未充。臣请痛抑末技,严禁游惰,使归南亩,裁冗员以省虚糜,开屯田而实边,料士伍而纾饟。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阜民而裕国也。”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帝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诏 甄别,而大臣辞职并慰留。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鼎居官清勤,每考为天下最。御史练纲以敢言名,而鼎尤善为章奏。京师语曰:“左鼐手,练纲口。”自公卿以下咸惮之。鼎出为广东右参政。会英宗复位,以郭登言,召为左佥都御史。逾年卒。 (选自《明史·左鼎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B. 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C. 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D. 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改任官职,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表调动官职的词还有:迁、徙、调、转、出、人等。 B. “景泰”是明朝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 “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背死弹劾。 D. “最”指“殿最制”的一种,“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工的高低和先后顺序,上等称“最”,下等称“殿”。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鼎情系民生,心系百姓。连年兵荒,他上书请求减免税收,以缓解百姓的困苦;山东河南闹饥荒,他派人巡视察看灾情,使百姓能够安定下来。 B. 左鼎忠于朝廷,建言献策。他建议谨慎选择官员,重视农业生产,裁减冗杂人员,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C. 左鼎光明正大,耿直磊落。也先求和,他直言进谏。因为灾害怪异,他和同官陈述纠正弊端抚恤人民的七件事。还进谏应罢免最严重的奸恶邪僻的大臣。 D. 左鼎熟知刑律,秉公执法。他反对滥用职权,坚持依法办事。他还善写文章,在京城,他和练纲享有“左鼎手,练纲口 ”的美誉。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律,官吏故勘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給事中于泰言,悉得贷。 (2)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不许,鼎言亦不尽行。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明史·左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A 4. (1)依照法律规定,故意在审问百姓时致人死亡的官吏要接受应有的惩处,当时因为给事中于泰的进言,都得到了宽恕。 (2)奏章下发到户部,尚书金廉请求解除职务,皇帝不允许,左鼎的进言也没有全部施行。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明”是明确的意思,修饰“谕”,“明谕”是明确下旨的意思,主语是皇帝,故前应断开,排除A项、D项。“鼎聪等”是“论”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句意:给事中林聪请求皇帝,明确命令左鼎等人指明实据弹劾上奏,左鼎、林聪等就此共同上疏陈述通政使李锡不称职状况。李锡被罢官。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劾死’指冒死弹劾”错误。“劾死”,是指判决死罪,而非冒死弹劾。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他派人巡视察看灾情”有错。结合文本内容“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分析,是朝廷派遣他去巡行视察。故选A。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律”,按照法律;“官吏故勘人致死者”(定语后置);“故”,故意;“勘”,勘察、审查;“抵罪”,指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处罚;“以”,介词,因为;“言”,进言;“悉”,全、都;“贷”,宽恕。(2)“下”,下发;“章下户部”,章下(于)户部(省略句);“解职”,解除官职;“不许”前面需要补充主语“皇帝”;“尽”,全、都;“行”,施行。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第二年,都御史王文认为御史多有空缺,请知会吏部在进士中选人补缺。皇帝听从了他。尚书王直考查左鼎和白圭等十多人,他们通晓熟悉刑律,都授任御史。而左鼎得以授任南京。不久,改去北方任职,担任山西巡按。 当时英宗被掳掠到北方去 战争造成的饥荒灾祸接连来到,左鼎请求免除太原各府的税粮,以缓解百姓的困苦。也先求和,左鼎直言上书不可答应。不久因山东、河南闹饥荒,朝廷派遣左鼎巡行视察,百姓依靠他得以安定下来。依照法律规定,故意在审问百姓时致人死亡的官吏要接受应有的惩处,当时因为给事中于泰的进言,都得到了宽恕。左鼎说:“百姓不明事理,酌情宽恕是可以的。官吏罗织罪名,蓄意毁谤,与故意杀人有何区别?法律是天下人的公论,不可以任意减轻或加重。”从此按法律定罪。 景泰四年,左鼎上书:“巡按的职责尤为重要,不要让刚刚上任的官员,随便尝试。其他的官员,都应该慎重选择并长期任用他们。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又进言说:“国家太平数十年,公私的积蓄都不充足。臣请求彻底地抑制工商业,严厉禁止闲游懒惰,使他们回归农田,裁减冗余人员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开垦屯田而充实边疆,照料士卒而使军饷充足。专门以从事农业,重视粮食为根本,并亲身奉行节俭,把它放在首位,然后可使人民殷实,国家富裕。奏章下发到户部,尚书金廉请求解除职务,皇帝不允许,左鼎的进言也没有全部施行。 过了一个月,因为灾害怪异,和同官陈述纠正弊端抚恤人民的七件事。末尾说:“大臣中有很多奸恶邪僻之人,应罢免其中最严重的,以使政权的根本清明。”皇帝认为他说的对,下诏甄别官吏,而大臣辞职都予以劝慰挽留。给事中林聪请求皇帝,明确命令左鼎等人指明实据弹劾上奏,左鼎、林聪等就此共同上疏陈述通政使李锡不称职状况。李锡被罢官。 左鼎为官清廉勤奋,政绩经常考评为上等。御史练纲以敢于进言闻名,而左鼎尤其善于书写章奏。京师有句话叫:“左鼎手,练纲口。”自公卿以下都害怕他们。左鼎出任广东右参政。正逢英宗复位,因郭登进言,被召还担任左佥都御史。一年后去世。 |
|
录入时间:2021-04-18 09:0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