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候胜传·汉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候胜字长公,为东平人。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與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后十余日,光卒与张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候,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胜独日:“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博。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思,儒者以为荣。 (根据《汉书》所编,有改动)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B.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C.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D.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廉颇蔺相如列传》) B. 于是秦王不怿 怿:高兴、喜悦(《廉颇蔺相如列传》) C. 子为父死,无所恨 恨:遗憾(《苏武传》) 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张衡传》)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士,为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土,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与现代的“博士”有所不同。 B. 崩,指天子、帝王的死。根据《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 C. 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官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以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D. 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后,改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侯胜通晓经术。他跟随始昌学习《尚书》及《洪范五行传》;为太后讲授过《尚书》,为此在他去世之后,太后还为他穿了五天的孝服。 B. 夏侯胜直言敢谏。宣帝即位后想褒扬汉武帝的功业,群臣附和,唯独夏侯胜坚决反对,认为不宜为武帝立庙,他因此受到弹劾而下狱。 C. 夏候胜生性直率。因私自传播皇上的话受到责备时,他援引尧帝之言传布天下之例,坚持辩称自己并没有做错。他在朝中素有直声,也深得宣帝信任。 D. 夏候胜仕途坎坷。他开始被征召为博士和光禄大夫,又曾两次升任长信少府,后因被弹劾下狱而去职,最后升为太子太傅。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夏候胜传·汉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B 4. D 5. (1)夏侯胜挡着昌邑王坐的车子上前进谏道:“天久阴而不下雨,这就要有臣下图谋皇帝 的事发生了,陛下还要出门到哪儿去呢?” (2)作为人臣的合宜行为,应该说正直的话,而不苟且迎合别人的意旨。我想说的话已经 说出口了,即使死我也不会后悔。 (3)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来答谢他的好意。 (4)权衡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后果。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根据句意断句。 “有”的宾语是“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所以中间不能断句,排除D; “杀”的宾语是“士众”而非“士”,而后面“竭民财力”是完整表达,所以应断句为“/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排除AB; 这段话翻译为:武帝虽然确实有打败四夷开拓疆土的功绩,但是他杀了许多大臣和百姓,使老百姓的财力穷竭,挥霍无度,天下已被消耗得很虚弱,百姓流离失所,死去的人超过一半。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本题中D项“视事”解释错误。正确的翻译是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士死叫‘死’,庶人死叫‘不禄’”表述有误,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D项中“又曾两次升任长信少府”表述有误,据原文“胜复为长信少府”可知,夏侯胜第二次任长信少府为复职而非升官。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当”,通“挡”,挡住;“乘舆”,坐的车子;“前”作动词,上前;“何之”,宾语前置,即“之何”,到哪里去。(2)“宜”,应该;“阿意顺指”,“指”通“旨”,意旨;迎合别人的意旨;“虽”,即使。(3)“乃”,于是;“因”,趁机;(4)“均”,衡量,比较;曲:使……理亏。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
录入时间:2021-04-18 09:2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