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劝学·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 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

强思想品德修养。

C.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

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下载Word版试题
《劝学·荀子》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A    2. D    3. C   

4. (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的特别清楚。(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A项解释错误,“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于:第一句:介词,表示比较;第二句:介词,相当于“向”;

B项,者:第一句: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第二句: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

C项,而:第一句:连词,表并列;第二句: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D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

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这种倾向。故选C。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疾”:“快”;“彰”:“明显、清楚”。第(2)句关键点:“寄托”:“藏身”;“用”:“因为”;“心”:“用心”。

录入时间:2021-04-18 09: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