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施师点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 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 丁内艰。服除,为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 八年,兼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时太子詹事已除,上又特令增员为二,命兼之。赐对,言:“比年人物骫骳,士气耗,当广储人材以待用。”上曰:“观 卿所奏,公辅器也。”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 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 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 见正人,令人眼明。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 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 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 寝其议。 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倦倦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授以学职 寻:不久 B. 逋自四年以前 逋:拖欠 C. 事有为天下病 病:责备 D. 即追寝其议 寝:停止 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师点年纪尚小就通晓《六经》,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古代学者的风尚。 B. 施师点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到朝廷参加廷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未等上任,就遭遇母丧。服丧期满后,任临安府教授。 C. 施师点认为近年来人才被屈曲,士气耗尽,建议皇帝应广泛储备人才以待急用。 皇上认为他有辅佐的才能。 D. 因为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现象,所以朝廷建立了年终稽查考核法。施 师点主管统计,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 (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4.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施师点的为官的特点。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宋史•施师点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1)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子里也将近空了。 (2)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 4. 体恤百姓;敢于进谏;招贤纳士;判事果断;正直贤能;忠君爱民。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病”在句中作“为”的宾语,应是名词“危害”的意思。故本题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张冠李戴,错在“施师点主管统计,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原文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所以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而不是施师点。故本题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细民”:“百姓”;“于”:“被”;“倍输”:“加倍的赋税”;“重”:“加上”;“岁恶”:“年成不好”;“且”:“将近”;“磬”:“空”。第二句关键点:“穷达”:“困顿显贵”;“巧图”:“取巧图谋”;“乃”:“是”。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施师点的为官的特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句意意思。本题要整体把握全文,根据题干中“为官的特点”这个要求,找准答题区域,并对原文内容加以概括。阅读全文,答题区域在第二节,施师点建议皇上大开恩赦,提议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赋税。这体现了他敢于进谏,体恤百姓的为官的特点。第三节,施师点对皇上说“比年人物骫骳,士气耗,当广储人材以待用。”第六节说“师点倦倦搜访人才”,这写都体现了他重视招贤纳士。第四节,说的是施师点出使金国,亲王将到,司仪命令施师点退一退,施师点坚定而不动摇。这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原则性很强。第五节,施师点“即追,寝其议。”这体现他判事果断、正直贤能,忠君爱民的思想。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他十岁就通晓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深湛淳厚,有古人的风尚。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校的官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去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没等到上任,遭母丧。丧期满,担任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陈康伯推荐他,皇上召施师点对答问题,他说:“以往各年屡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惠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子里也将近空了。赋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诏令有关部门遵从(施师点的)意见。 乾道八年,同时担任礼部侍郎,授予他给事中的官职,当时除去了太子詹事的官职,皇上又特别命令增加两个官员,就命令(施师点)兼任这个职务。皇上让施师点回答,说:“今年百姓曲意依从,无骨气,士气耗尽,应当广泛地储备人才来备将来之用。”皇上说:“听了你上奏的意见,你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啊。” (施师点)临时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的身份出使金国。(施师点)担负使命到金国朝廷,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司仪因为亲王将到,命令施师点退一位,施师点坚定而不动摇。司仪请求了多次,施师点严肃地说:“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还想要做什么?”他不肯稍稍移动。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请求他(让出位置)。等到后来金国使臣庆贺正月初一来到朝廷时,问接待他的官员:“施师点现在做什么官?”接待他的官员宇文价从排列站立的人中指着施师点给他看,金国使臣恍然大悟,说:“一见正直的人,就使人眼前一亮。” 在此之前,州郡上供有不按时呈进的,(于是朝廷)设立了年终考核的法令,等到这样办了,负责统计的大臣有喜欢监督催促的,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施行。皇帝的批示已经下发,施师点惊惶地说:“这个政策如果推行,上下一齐逼迫,百姓将不能安定生活。”有人说:“命令已经发出去了。”施师点说:“所做之事将成为天下的危害,只恨(自己)更改它不迅速。”于是追着扣住了这个命令。 十四年,授任知枢密院事。施师点诚恳地访求人才,记下来放在夹袋里,(并)说蜀地离朝廷远,有才能学识的人很难显露自己,蜀地士人中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呈上他们所了解的人,按他们的才华品行、文学才能排列顺序,每当朝廷授任官职时,必定列出他们的名字上报。 施师点曾对(他的)儿子们说:“我一生做官,都听其自然升降。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 施师点生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 |
|
录入时间:2021-04-19 09:0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