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魏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奇,字倩奇,河北人也,自云晋凉州刺史骧之八世孙。奇少孤,家贫,而奉母至孝。韶龀聪识,有夙成之美。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颇传于世,为搢绅所称。 与河间邢祐同召赴京。时秘书监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职。后与奇论典语及《诗书》。雅赞扶马郑。至于《易·讼卦》天与水违行,雅日:“自葸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之所及自葸岭以东耳。”奇日:“《易》理绵广,包含字宙。若如公言,自葱岭以西。岂东向望天哉?”奇执义非雅,每如此类,终不句从。雅性护短,因以为嫌。尝众辱奇,或尔汝之,或指为小人。奇日:“公身为君子,奇身且小人耳。”雅曰:“君言身且小人,君祖父是何人也?”奇曰:“祖,燕东部侯厘。”雅质奇曰:"侯厘何官也?”奇曰:“三皇不传礼,官名岂同哉?故昔有云师、火正、鸟师之名。以斯而言,世革则官异,时易则礼变。公为皇魏东宫内侍长,侍长竟何职也?”由是雅深憾之。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 奇冗散数年,高允与奇锥温古籍,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允微劝雅曰,“君朝望具瞻,何为与野儒辨简牍章句?”雅谓允有私于奇,曰:“君宁党小人也!”乃取奇所注《论语》《孝经》赞焚于坑内。奇日:“公责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雅愈怒,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而奇无降志,亦评雅之失。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美,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诏下司徒检对碑史事,乃郭后,雅有屈焉。 有人为谤书,多怨时之言,颇称奇不得志。雅乃讽在事云:“此书吉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奇见枉,惜其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有宽宥。但执以狱成,竟致大戮,遂及其家。奇于《易》尤长,在狱尝自筮卦,未及成,乃揽破而叹曰:“吾不度来年冬季!”及奇受害,如其所占。 奇妹适常氏,有子曰矫之、仕历郡守。奇所注《论语》,矫之传掌,未能行于世,共义多异郑玄,往往与司徒崔浩同。 (节选自《魏书》)) 【注釋】①锥:校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B. 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C. 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D. 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龆龀,儿童乳牙脱落,更换新齿的年纪,借指孩童吋期。古代还用“垂髫"指童年。 B. 搢绅,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C. 司徒,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D. 大戮,古代一种刑罚,指杀死犯人并陈尸示众,古代也称之为枭首、弃市、凌迟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奇聪明孝顺,性格刚强爽朗,博通典籍,注释的《孝经》《论语》在世上很流行,被士大夫们称赞。 B. 秘书监游雅素闻他的大名,刚开始很看重陈奇,但陈奇与游雅观点不同,常驳难游雅,不随便顺从。 C. 高允欣赏陈奇的高远之志, 称道陈奇之才,因而规劝游雅,并拿出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焚烧。 D. 陈奇无辜获罪被杀,并祸及全家,他所注的《论语》未能流传后世,书中之义往往与司徒崔浩相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易》理绵广,包含字宙,若如公言,自葱岭以西,岂东向望天哉? (2)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美,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陈奇·魏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C 4. (1)《易经》意义广远,包含整个宇宙。如果按照先生所说,从葱岭以西,岂不是要向东面望天? (2)游雅写昭皇太后碑文,论及太后名字如何美好,把她比喻为前魏的甄后,陈奇讽刺揭示他的不对之处,不久让皇上知道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划线句子,“性气刚亮”意思是“性格刚强爽朗”,这是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与俗不群”是“不与世俗同流”的意思,继续说他的“性气”,在后面断开,“爱玩经典”“博通坟籍”意思是“爱好鉴赏经典”,“博览精通古代典籍”,是说他的学识,都是动宾结构的句子,表达完整意思,在两者中间断开,排除D。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D项,“古代也称之为枭首、弃市、凌迟等”说法错误,枭首,把人头砍下挂在城门上示众。弃市,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凌迟,零割碎剐的一种酷刑。这几种都是酷刑,但是不是大戮的别称。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原文“雅谓允有私于奇……乃取奇所注《论语》《孝经》赞焚于坑内”,可见“拿出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焚烧”的是游雅。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1)理:意义;若:如果;如:按照;岂……哉:固定句式,难道……吗?(2)制:撰写;发:揭发;非:形容词作名词,不对之处;闻:使动用法,使……知道。 【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小技巧 :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 (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 译文: 陈奇,字修奇,是河北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穷,但侍奉母亲非常孝顺。童年时期就聪明有知识,有早熟的美誉。(陈奇)性格刚强爽朗,不与世俗同流。(陈奇)爱好鉴赏经典,博览精通古代典籍,经常责怪马融、郑玄等人注解经书不合旨意,立志要著书解释《五经》。(陈奇)开始注释《孝经》《论语》,在世上很流行,被士大夫们赞赏。 (陈奇)与河间人邢祐一同被召进京。当时担任秘书监的游雅素来听说他的大名,开始非常看重他,将他举荐给秘书省,想授予(他)史馆的职位。后来(游雅)与陈奇讨论经典以及《诗经》《尚书》,游雅赞同和主张马融、郑玄的学说。谈到《易·讼卦》中天与水相背运行,游雅说:“从葱岭以西,水都向西流,按此推论,《易》所谈到的应是从葱岭以东的情况。”陈奇说:“《易经》易理广远,包含整个宇宙。如果像您所说的,从葱岭以西,难道要面向东望天吗?”陈奇坚持自己的主张而反驳游雅,常常都是这样,始终没有随便认同顺从。游雅生性护短,因而嫌弃(陈奇)。让他补秘书的缺,游雅既然讨厌他了,便不再录用了。 陈奇不当官好几年,高允与陈奇校正温习古籍,欣赏陈奇的高远之志,称道陈奇有通史之才,不是平凡的学者所能赶得上的。高允私下规劝游雅说:“先生在朝野都有很高的声望,为什么要与乡野儒士去辨什么简牍章句呢?”游雅认为高允偏袒陈奇,说:“学生竟然袒护小人!”于是拿出陈奇所注的《论语》《孝经》在坑内烧了。陈奇说:“先生是贵人,不缺柴烧,为什么要烧掉我的《论语》呢?”游雅更加愤怒,因此告诉京城的学生们不听陈奇的授课。但陈奇并没有屈服的意思,也评论游雅的过失。游雅撰写昭皇太后的碑文,谈到太后名字如何美好,把她比成前魏的甄后。陈奇挑剔他的失误,被皇上听到了。皇上下诏让司徒检查核对碑文中的史实,应该是郭皇后,游雅有所屈服。 有人写诽谤信,内容多有怨恨时政的言辞,其中很为陈奇的不得志鸣不平。游雅便讥刺说:“这信说陈奇不得志,应当是陈奇唆使别人这样做的。如果依照法律条文,制造诽谤信的人都要戮灭一族的。”于是列追究陈奇的罪行。当时的司徒、平原王陆丽知道陈奇被冤枉了,爱惜他的才学,所以把陈奇一案拖延了一年,希望能够得到宽释。但是狱讼定案,最终陈奇还是被杀,且殃及一家。陈奇尤其擅长《易经》。在狱中曾自己给自己算卦,没等算完,便击破而叹说:“我活不过来年冬天!”等到陈奇受害,与所占卜的没有任何差异。 陈奇妹妹嫁给常氏,有个儿子叫矫之,仕官郡守。神龟年间,上书陈述时政所宜,言辞颇为忠诚,清河王元怿称美其文。陈奇所注的《论语》,矫之传掌下来,未能流行于世,其义与郑玄经解多有不同,往往与司徒崔浩的相同。 |
|
录入时间:2021-04-19 09:1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