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游林屋洞记·〔明〕归庄》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林屋洞记

〔明〕归庄

余连年再游洞庭,缥缈峰之旷,石公、龙渚之奇,与诸招提聚落林木之胜,游历殆遍;惟林屋洞以水不可入,终以为恨!兹以九月望前入山,留止包山寺久之,盖欲待水潦收,一游洞中。已而雨不止,河壑水益盛,至十月十六日,始与王生游焉。

初至洞门,解袍袜,草履短衣,偻行沮洳中。及洞,则黝而深。以灯烛先,俯而入。高裁四尺,水深尺余,踞而徐移趾,头触石,足陷,殊艰苦。自力前,且二十丈,得一豁处,始可小举首。以火烛四旁石,皆嵌空玲珑,洁白如玉,或有水涓涓泻下。有蝙蝠巢其中,惊火而飞。稍前又隘,略如初入处。水稍浅,匍匐而入,得一室,广可五六丈。石尤奇,或悬如蜂房,或错如犬牙,又如檐冰下垂,其长者三尺许,叩之声铿然,于旁识姓名岁月焉。左十余丈,不可入,改之右,命从者先。曰:“可入则报我。”顷之,乃蛇行鱼贯入。洞小而屈曲,旁棱下脊,动辄见触。最深至一圜洞,有石柱当其前,长三尺余,大可五六围,两旁有罅,而不可容足,烛之无所见。《志》称洞有金庭、玉柱,此岂玉柱也耶?旁有篆书“隔凡”二大字,姓名漫漶不可辨。时闻大声,如撞万石钟,如发炮声,视龙渚之下所闻镗鎝之声者尤洪壮。盖洞门至此已一里所,度在太湖底,波涛激荡,宜有此也。乃复以次匍匐出。始入时,天晴朗;及出洞,雨师为洒尘矣。过佛屋,更衣履,还饮于空翠阁而归。

按地志:林屋为道家第九洞天,吴王使灵威丈人入取禹书。春秋之末,去禹治水时,一千六百余年,而书始出,岂禹书之后,遂不通人间耶?其为神仙之府,无可疑者。自吴至今,又二千余年。其间好游者,如谢康乐、许玄度辈,皆未尝至;及览近世诸公游记,或窥而不入,或入而未竟。余乃穷搜杳冥至此,久留山中不虚也。是夕秉烛记之。同游某人,某年月日。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裁四尺,水深尺余                裁:通“才”,仅仅

B. 以火烛四旁石,皆嵌空玲珑          烛:照亮

C. 得一室,广可五六丈                可:大约

D. 视龙渚之下所闻镗鎝之声者尤洪壮    视:看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招提,对寺院的别称,音译自梵文,此称呼也传至日本和韩国。

B. 望,望日,古人把每月的十五日称作“望”,把十六日称作“既望”

C. 地志,即地方志,是本行政区域的资料性文献,又称地记、方志等。

D. 道家,这里指诸子百家中的哲学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屋洞周边名胜众多,洞内景观奇特。它位于洞庭湖上,与缥缈峰、石公、龙渚等自然景点毗邻;洞内幽深曲折,空间狭小,但石柱石笋形态各异,玲珑剔透。

B. 林屋洞名气颇大,但人迹罕至。这里有第九洞天之称,前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该洞颇难进入,像谢康乐、许玄度这样的好游者都未曾前往。

C. 作者游览愿望强烈,不惜长时等候。他对林屋洞向往已久,之前因为积水原因未能如愿;这一次本想等水收后进洞,谁知阴雨不停,等了一月有余才与友人前往。

D. 作者不惧艰苦,终于尽兴而归。他和友人改换行装,带着随从入洞,过狭道,涉积水,头碰石,足陷泥,有时蹲踞而行,有时匍匐蛇行而进,圆满游完了全洞。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十余丈,不可入,改之右,命从者先。

(2)盖洞门至此已一里所,度在太湖底,波涛激荡,宜有此也。

下载Word版试题
《游林屋洞记·〔明〕归庄》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D    3. A   

4. (1)往左边走了十多丈,走不进去了,改变方向走右边,让随从在前面探路。

(2)大概是因为从洞门到这里已经有一里左右,估计在太湖底下,湖里波涛冲击动荡,应该有这种声音。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视”,结合“时闻大声,如撞万石钟,如发炮声,视龙渚之下所闻镗鎝之声者尤洪壮”分析,此处主要讲声音,“看”错误。应为比的意思。比在龙渚下边听到的水流激荡发出的如钟鼓般的声音更加洪亮雄壮。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这里指诸子百家中的哲学流派”错误。结合“林屋为道家第九洞天,吴王使灵威丈人入取禹书”分析,林屋是道家的第九洞天,吴王派灵威丈人进去取过禹书。这里指道教。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位于洞庭湖上”和“空间狭小”错。结合“余连年再游洞庭,缥缈峰之旷,石公、龙渚之奇,与诸招提聚落林木之胜,游历殆遍;惟林屋洞以水不可入,终以为恨”“自力前,且二十丈,得一豁处,始可小举首”“得一室,广可五六丈”等分析,原文没有说林屋洞位于洞庭湖上和空间狭小。故选A。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左”,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入”,进入;“之”,代词,指方向;“右”,走右边(名词作动词);“先”,走在前面,向前走。(2)“盖”,大概;“至”,到;“此”,代词,这;“所”,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度”,估计;“激荡”,冲击动荡;“此”,代词,这种声音。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我连续多年多次游览洞庭山一带,旷远的缥缈蜂,奇特的石公、龙渚,以及优美的各处寺院、村落和森林,基本上一一游历过。只有林屋洞因为有水不能进入,始终把它当作一件遗憾的事。这一次在九月十五之前进入山中,在包山寺停留了很久,想等积水干了以后,进入洞中游览一次。后来雨下个不停,河道和山谷中水势越来越大,到了十月十六日,才和王生到那里游览。

刚到洞口,脱下衣袍和袜子,穿着草鞋和短衣,弯着腰在低湿的地带行进。到了洞口,只见漆黑而幽深。让人举着火把在前面带路,俯着身子进洞。洞中高度只有四尺,水的深度有一尺多,只有蹲踞着慢慢移动脚趾,头碰着石头,脚陷入泥中,非常艰难痛苦。自己奋力向前,快要到二十丈的时候,来到一处宽阔的地方,才能够稍微抬起头。用火光照了照四周的石头,都是玲珑剔透,洁白如玉,有的还有水涓涓流泻下来。有蝙蝠在洞中筑巢,被火光惊扰飞起。逐渐往前又变得狭隘,大致跟刚进来的地方差不多。水逐渐变浅,匍匐着进去,来到一处洞室,宽度大概有五六丈。石头特别奇特,有的像蜂房一样悬挂着,有的像犬牙一般交错着,有的又像屋檐上的冰向下垂吊,其中最长的有三尺左右,敲击它声音清亮,在旁边标记着姓名和时间。往左边走了十多丈,走不进去了,改变方向走右边,让随从在前面探路,说道:“可以进去就报告我。”过了一阵,才像蛇行一般一个接一个进去。洞子很小而且弯弯曲曲,旁边石头的棱角处在脊梁骨下面,动不动就被触碰到。最深来到一个圆形的洞,有一根石柱立在洞前,长度有三尺多,大小大概有五六围,两旁有缝隙,但不能够放下脚,用灯烛照了一下什么也看不见。《志》上说洞里有金廷、玉柱,这难道就是玉柱吗?旁边有用篆体书写的“隔凡”两个大字,姓名模糊不清不能辨识。时不时听到很大的声音,如同撞响万石巨钟,如同发射炮弹的声音,比在龙渚下边听到的水流激荡发出的如钟鼓般的声音更加洪亮雄壮。大概是因为从洞门到这里已经有一里左右,估计在太湖底下,波涛激荡,应该有这种声音。于是又依次匍匐着出洞。刚进去时,天气晴朗;等到岀洞后,天上下起雨来。经过佛堂,换了衣服鞋子,回到空翠阁喝酒,然后回家了。

按照地方志:林屋是道家的第九洞天,吴王派灵威丈人进去取过禹书。春秋末年,距离大禹治水的时候,有一千六百多年,可是禹书才取出,难道禹书取出之后,就不和人间相通了吗?它是神仙居住的洞府,没有值得怀疑的。从吴时到现在,又过了两千多年。那些年间喜欢游历的人,如谢康乐、许玄度等人,都未曾来到这里;等到看见近代各位名人的游记,有的窥视了一下没有进去,有的进去了没有走到尽头。我却是寻找幽深的地方来到这里,长久停留在山中,不虚此行。这天晩上点着蜡烛记下游历经历。一同游览的是某人,某年月日。

录入时间:2021-04-21 09: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