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王忠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尝短皇甫惟明义北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于上以记之烟罢却纳若遭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蓄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蓄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尝短皇甫惟明义北王昱 短:说人坏话 B. 希望即奏闻 闻:使……听到 C. 当者无不辟易 辟易:因畏惧而退缩 D. 战马蓄息 蓄息:繁殖生长 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玄宗以其兵家子 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 B. 当者无不辟易 死者大半 C. 固让朔方、河东节度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 林甫尤忌忠嗣 忍尤而攘诟 3.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诏问以攻取之略 B. 计之上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客有吹洞箫者 4 下列对又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B.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C.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D. 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禁中,禁,指禁令,法规:也指宫禁,帝王的住处,宮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文中即是后一义。 B. 三司,唐时指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个部门,文中“三司推讯”即指三者协同审理案件,表明对此案的重视。 C. 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此处衣明王忠嗣遇赦后官职得到了提升。 D. 兵部,官署名,是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兵部最高长官是尚书。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忠嗣深受皇恩。皇上因为王忠嗣父亲的缘故,曾将其养于禁中多年并是他姓名。 B. 王忠嗣具有武略。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付,玄宗认为他以后会成为良将。 C. 王忠嗣治军有方。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要务,他在军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 D. 王忠嗣目光长远。他在攻占石堡城一事上做出准确的预判,又在购买战马上高瞻远瞩。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旧唐书·王忠嗣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B 3. A 4. D 5. C 6. C 7. 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求取个人功名啊。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短”,结合“皇甫惟明义北王昱,遂为所陷”分析,“说人坏话”错误。应该是指出别人的短处。句意: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故选A。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介词,因为;动词,率领。B项,……的人。C项,坚决;本来。D项,副词,尤其;动词,责骂。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A项,“以攻取之略”,是状语后置句;B项,“上”修饰“计”,定语后置句;C项,“知其事”修饰“太子及宾客”,定语后置句;D项,“吹洞箫”修饰“客”,定语后置句。故选A。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即”是便、就的意思,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前面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书其名姓于上”的目的是“记之”,“纳”是收纳、收回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结束就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此处表明王忠嗣遇赦后官职得到了提升”错误。结合“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分析,不能表明得到提升。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结合“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分析,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这一点。故选C。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昇平”,太平、安定;“之”,助词,的;“为”,动词,作为;“抚”,抚恤;“其”,代词,他的;“而已”,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疲”,使动,使……疲敝;“中国”,中原(古今异义词);“以”,连词,表目的,来;“徼”,求、求取。 【点睛】参考译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他应对自如,出乎玄宗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 后必然会成良将。” 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_上奏使皇上知道,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绩显著,于是被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管行军兵马。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报复新城被占,清晨敌军逼近官军,官军寡不敌众,.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避退缩,冲出又折返,杀死数百人,贼兵开始混乱。三军从两翼攻击,吐蕃大败。 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等到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 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这年四月,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 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十一月,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天宝八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他为名将。 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来了,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
|
录入时间:2021-04-21 09:2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