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瑗·新唐书·列传第三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建言:“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量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 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后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王后之废,瑗涕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不纳。明日复谏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宗庙其不血食乎!”帝大怒,诏引出。 禇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说。况破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以顺众心。”帝曰:“遂良之情,联知之矣。其孛戾好犯上,联责之,讵有过邪?”瑗曰:“遂良,社稷臣。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帝愈不听。瑗忧愤,自表归田里,不报。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张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司奴。神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之“凤鸣朝阳”。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B.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C.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D.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是我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掌管国家的执法和刑狱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B. 太子宾客,是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调护侍从规谏等。 C. 先帝,尊称已故的君主,也指远古的帝王,本文是前一种意思。 D.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瑗熟悉典章制度,精通律法。他曾经参与制定法律制度,主张保留前朝的《开皇律》中适合当下的律令;并且建议精减官员,以推崇宽厚简易的风气。 B. 韩瑗通晓吏治,屡受升迁。贞观年间在后部侍郎任上承袭了爵位。永徽年间,更是屡屡升迁,由黄门侍郎最后进职为侍中,兼任太子宾客。 C. 韩瑗多次受人诬陷,遭遇不幸。许敬宗等人诬陷他与禇遂良图谋不轨,因此被贬官;李义府等人又诬陷他和长孙无忌私通谋逆,以致他的官爵被剥夺,家被查抄。 D. 韩瑗公正耿直,敢于进谏。禇遂良因为遭受诽谤而被贬任潭州都督,韩瑗上书,为他辩解,希望高宗将其赦免。但皇帝并没有听从,最终,韩瑗请求辞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 (2)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韩瑗·新唐书·列传第三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D 4. (1)微臣读到此处,常常放下书本长叹不已,不曾料想在本朝亲自见证此种灾祸。(2)陛下享有四海的丰饶,安心于太平之世,突然驱逐旧臣,最终还不醒悟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卒”是一个承前省略主语的句子,后面应该停顿,排除B项;“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这个句子结构完整,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两项,选择C项,然后再进行验证。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错,应该是“国家的代称”。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参与制定法律制度”的是“韩瑷的父亲”,而不是“韩瑷”。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参考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辍:放下;太息:叹息,长叹;图:料想;清泰:太平之世;遂:最终;省察:醒悟。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韩瑗,字伯玉,是京兆地区三原人。他的父亲叫韩仲良,武德初年,参与制定法律制度,曾经建议说:“根据周朝制定的法律制度,官属有三千人,到了秦、 汉后,大约有五百人。如果依照古代制度,就会繁杂,请求推崇宽厚简易的风气,来表示树立新风的决心。”因此采取隋朝《开皇律》中适用于当下的律令并确定下来。最终担任过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等官职。 韩瑗年少时便具有高尚的品行。他学识广博,通晓为官之道。贞观年间, 在兵部侍郎任上承袭了爵位。永徽三年,升迁为黄门侍郎。不久又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一职,监督修纂国史。又进职为侍中,兼任太子宾客。废黜王皇后时,韩瑗揩拭着眼泪进言道“皇后是陛下做晋王时先帝为您娶的,现今没有罪过就废黜她,这不是为社稷打算啊。”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第二天他又上谏说:“君王立皇后,是用来配合天地运行,象征日月轮回的。匹夫选择配偶尚且知道挑选,更何况是天子呢?《诗经》说:‘那么显赫的周朝,因褒姒而灭亡。’ 微臣读到此处,常常放下书本长叹不已,不曾料想在本朝亲自见证此种灾祸。 宗庙恐怕要断绝了吧!”皇帝大怒,下诏将他拉了出去。 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第二年韩瑗上言道:“褚遂良受到先帝临终的托付,忠心不二,以往议论政事,十分诚恳真切,岂肯让陛下落后于尧、舜而在史册中遭到玷辱呢?他被诽谤恶言中伤,有损陛下英明,也打击志士的锐气。况且褚遂良被贬以来,已过了两年,他的罪责已得到了惩罚。希望宽恕无辜者,以顺应众人的心意。”皇帝说:“褚遂良的情况,朕知道了。他狂悖乖张喜欢违抗上意,朕责罚他,难道有过错吗?”韩瑗说:“褚遂良是国家重臣。苍蝇能污染洁白的东西,附会编造致使无辜者有罪。以前微子出走后,殷商接着就灭亡了;张华没死的时候,晋朝不至于大乱。陛下享有四海的丰饶,安心于太平之世,突然驱逐旧臣,最终还不醒悟吗?”皇帝更加不听。韩瑗忧愤,自己上表请求辞官,皇帝没有批复。 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说“韩瑗把桂州授给褚遂良,桂州是用兵要地,他们想依靠此地图谋不轨。”于是贬韩瑗为振州刺史,过了一年,韩瑗死,时年五十四岁。长孙无忌死,李义府等又奏言韩瑗和他私通谋逆,派遣使者去杀他;使者到后,韩瑗已死,打开棺材检验察看后才回去。追加命令剥夺其官爵,抄了他的家,子孙流放到广州做官奴。神龙初年,武后下遗诏恢复其官爵。自韩瑗和褚遂良相继死去,朝廷内外把谏论此事作为忌讳将近二十年。皇帝要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才开始上疏极力谏言,时人很欣喜,称这是“凤鸣朝阳”。 |
|
录入时间:2021-04-21 09:3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