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沈林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林子字敬士,少有大度。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从伐慕容超,平卢循,并著军功。后从征刘毅,复从讨司马休之。武帝每征讨,林子辄推锋居前。武帝伐姚泓,统军为前锋,从汴入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据蒲坂,林子于陕城与冠军檀道济同攻蒲坂,龙骧王镇恶攻潼关。姚泓闻大军至,遣伪东平公姚绍争据潼关。林子谓道济曰:“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道济从之。及至,绍举关右之众,设重围,围林子及道济、镇恶等。道济议欲度河避其锋,或欲弃捐辎重还赴武帝。林子按剑曰:“下官今日之事,自为将军办之。然二三君子或同业艰难,或荷恩罔极,以此退挠,亦何以见相公旗鼓邪。”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绍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绍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绍器械资实。时诸将破贼皆多其首级,而林子献捷书至,每以实闻。武帝问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复增张虏获,以示夸诞。昔魏尚以盈级受罚,此亦后乘之良辙也。”武帝曰:“乃所望于卿也。”文帝出镇荆州,乃以林子为西中郎中兵参军,领新兴太守。林子以行役久,士有归心,乃深陈事宜。并言:“圣王所以戒慎祗肃,非以崇威立武,实乃经国长甿。宜广建蕃屏,崇严宿卫。”武帝深相酬纳。俄而谢翼谋反,帝叹曰:“林子之见,何其明也。”帝践阼,以佐命功,封汉寿县伯,固让不许。永初三年卒,追赠征虏将军。元嘉二十五年,谥曰怀。 (节选自《南史·沈林子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B. 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C. 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D. 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汉武帝时设立,起初为监察官,东汉时期,刺史虽无固定治所,但已成为一州军政长史,是太守上级。 B. 相公:旧时对宰相的尊称,也泛称官吏,还是古时妇女对丈夫的敬称,也是对生员、秀才等读书人的敬称。 C. 领: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职务,如汉代大将军霍光掌管朝政时,兼领尚书事。 D. 伯:中国周代五等爵位中的第三等,当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林子屡次征战,冲锋在前。他先后跟随武帝讨伐慕容超、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且每次征讨,都当部队的先锋。 B. 沈林子有勇有谋,才智过人。征讨姚泓时,他说服檀道济联合王镇恶一同攻取潼关,在被围时,齐心协力打败姚绍。 C. 沈林子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与其他将领多报首级数目不同,他每次献上的捷报都以实相告,获得了武帝的夸赞。 D. 沈林子审时度势,建言献策。文帝镇守荆州时,沈林子认为士兵在外服役太久而有回家的念头,向武帝建议多设屏障。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 (2)绍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绍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绍器械资实。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南史·沈林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A 3. B 4. (1)曾经与众人同时看见遗失的珍宝,众人都争着向珍宝跑去,林子却径直离去没有回头看。 (2)姚绍的军队稍稍分散,(林子)趁其混乱而攻打他,姚绍于是大败,俘虏数以千计,缴获姚绍全部兵器物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四个选项断句不同点有两处,一处是在“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之间,一处是在“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之间。第一处,“若使姚绍据之”是假设句,且语句成分完整,而“势危”与“力屈”是并列关系,中间不应断开,以此排除A、C两项。第二处,“若潼关事捷”是假设句,“潼关事”是“捷”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以此排除D项。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A项“无固定治所”错误,东汉时期,刺史已有驻地。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B项“齐心协力”错。原文是“道济议欲度河避其锋,或欲弃捐辎重还赴武帝”,只有沈林子“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可见并非“齐心协力”。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遗宝”,遗失的珍宝;“趋”,快步走,跑;“直去”,径直离去。(2)中“靡”,分散;“薄”,迫近,这里引申为攻打;“悉”,全,都。 参考译文: 沈林子字敬士,年少就气度豁达。曾经与众人同时看见遗失的珍宝,众人都争着向珍宝跑去,林子却径直离去没有回头看。跟随(皇帝)讨伐慕容超,平定卢循,都立下军功。后跟随(皇帝)征伐刘毅,又跟随(皇帝)征讨司马休之。武帝每次征讨,林子总是冲锋在前。武帝征伐姚泓,林子统领军队做前锋,从汴水入黄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占据蒲坂,林子在陕城与冠军将军檀道济一同攻打蒲坂,龙骧将军王镇恶攻打潼关。姚泓听说大军到了,派遣伪东平公姚绍争抢占据潼关。林子对道济说:“潼关天险,是形势有利的地方。镇恶孤军一支,形势凶险力量单薄,如果让姚绍占据了潼关,就难对付了。趁他还没有到,应当同心协力争夺潼关。如果潼关战斗胜利了,尹昭可以不通过战斗而降服。”道济听从了他的意见。到了潼关,姚绍率领关右的士卒,设置层层包围,围住了林子及道济、镇恶等人。道济提议想渡过黄河避开他的锋芒,有的人想拋弃携带的物资返回武帝的驻地。林子用手握着剑说:“下官今天的事,自然是替将军做的。但是诸位有的是一同艰难创业的,有的是受恩无穷的,这样退让屈服,有什么脸面去见宰相的旗鼓呢?”林子堵死水井,焚烧军营,表示没有保全性命的心志。率领部下几百人,冲击姚绍的西北面。姚绍的军队稍稍分散,(林子)趁其混乱而攻打他,姚绍于是大败,俘虏数以千计,缴获姚绍全部兵器物资。当时诸将打败贼兵都会多报首级,而林子送达军事捷报,每次都以实情相告。武帝问他原因,林子说:“帝王的军队,本来就是不战而胜,怎么可以再增加俘获人数,来显示夸大虚妄。从前魏尚因为多报首级而受到处罚,这也是前车之鉴。”武帝说:“所希望的就是你的这种做法。”文帝外出镇守荆州,于是就让林子做西中郎中兵参军,兼任新兴太守。林子认为在外服役很久,士兵有回家的念头,于是向皇帝深刻阐明事理。并说:“圣明的君王之所以警惕谨慎恭谨严肃,不以推崇权势树立威严,实在是为了治理国家抚养百姓。所以应该大量设置护卫,严加守护。”武帝深深报谢并且加以采纳。不久谢翼谋反,武帝赞叹说:“林子的见解,多么正确。”武帝登上皇位,以辅佐创业之功,封林子为汉寿县伯,林子坚决推辞不接受。永初三年林子去世,追赠为征虏将军。元嘉二十五年,谥号为怀。 |
|
录入时间:2021-04-22 09: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