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不是救命稻草·众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城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烧,俗称可燃冰。可燃冰分布广泛,占用体积小,蕴含能量大。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研究发现,1立方米可燃冰最多可分解为164立方米甲烷,是一种清洁环保、燃烧值高的新型能源,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通过勘查,中国已在海域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陆地方面,青南藏北也优选了9个有利区块。据预测,我国可燃冰远景资源量可满足未来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制订了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计划,中国也随即响应。 (摘编自李代广《神秘的可燃冰》 材料二: 中国科学家预测海城可燃冰地质资源量表
(摘编自孙运宝《国外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评价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三: 据自然资源部官方微博消息,3月26日,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任务。2017年5月10日,中国在神狐海域进行了第一轮成功试采,60天累计产气量超过30万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为后续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据介绍,经过两年多的集中攻关,2019年10月正式启动第二轮试采海上作业,2020年2月17日试采点火成功,持续至3月18日完成预定目标任务。此次试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创造了“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二是自主研发了一套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装备体系,大大提高了深海探测与开发能力。这些技术装备在海洋资源开发、涉海工程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带动形成新的深海技术装备产业链,增强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三是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环境保护和监测体系,试采过程中甲烷无泄漏,未发生地质灾害,进一步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绿色开发的可行性。 (摘编自2020年3月268中国新闻网《中国可燃冰开采创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 材料四: 中国石油大学陈光进教授曾指出,贸然开采海洋中的可燃冰可能会引起地质和生态灾难。另外,技术瓶颈只是可燃冰开采的障碍之一。从开发成本角度看,可燃冰的经济效益是否足以与石油、天然气媲美,也存在疑问。专家们认为,可燃冰分离出的气体体积较大,运输难度极大,需要建造海底管道,或将气体液化,因此不仅是开采,储存和运送的成本也相当高。这些障碍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中国经济具有完备的大工业体系和独立自主的科研平台,市场潜力巨大,有可能形成完整的、自主的产业链体系。因此,在能源战略上中国必须有长远打算。 据估算,我国南海海域可燃冰资源储量够用130年,陆上可燃冰的远景储量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这些数据说明,在可控核聚变这个“终极能源”实现之前,中国在能源战略上需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中国作为能源短缺型的后发工业大国,就算页岩气、可燃冰是“权宜之计”,我们也怠慢不得,从研发到开采,该跟上还是要跟上。以中国的技术储备和科研实力,应该有足够的力量来“多条腿走路”:既要锁定核能这个主攻方向,下大力攻关,争取“领跑”;也要在各类“新能源”领城,追踪世界技术潮流,盯紧了“跟跑”。 (摘编自众石《可燃冰不是救命稻草》,2013年3月18 日《中国青年报》 1. 下列对可燃冰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能源,污染很小。 B. 可燃冰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海域和陆地,燃烧的效能很高。 C. 可燃冰开采费用与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有关,商业开采价值低。 D. 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技术不过关将引发地质、生态灾难。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燃冰被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多国制订研究计划,与其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超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有关。 B. 据专家预测,我国海城可燃冰地质资源储量丰富,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资源量约为6.3x105m2,南海可燃冰资源存在带面积可达9.3x1013km3。 C. 从可燃冰全生命周期成本占比情况看,可燃冰开采的主要费用是采收工程,地面、钻探和勘探工程占比很小,为保护环境支付的费用比例较高。 D. 中国最近两年先后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了两轮可燃冰试采,均取得成功,说明我国能源领域自主研发能力走在了世界前列,实现了技术“领跑”。 3.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对待可燃冰应有的认识以及开采可燃冰需要注意的问题。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可燃冰不是救命稻草·众石》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D 3. (1)认识:①可燃冰是比较理想的新型(接替)能源,储量巨大,开采可燃冰值得高度重视;②可燃冰并非“终极能源”,能源战略方面应有长远眼光。 (2)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要加大技术研发、攻关的力度,突破技术瓶颈;②要研究如何更经济、合理地开发,跨越成本障碍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概念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商业开采价值低”错误,无中生有,材料内容反映不出“商业开采价值低”,相关信息材料四“从开发成本角度看,可燃冰的经济效益是否足以与石油、天然气媲美,也存在疑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我国能源领域自主研发能力走在了世界前列,实现了技术‘领跑’”错误,材料四“既要锁定核能这个主攻方向,下大力攻关,争取‘领跑’”,可知未实现技术“领跑”。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认识,“可燃冰分布广泛,占用体积小,蕴含能量大。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研究发现,1立方米可燃冰最多可分解为164立方米甲烷,是一种清洁环保、燃烧值高的新型能源,燃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留下固态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可知可燃冰是比较理想的新型(接替)能源,储量巨大,开采可燃冰值得高度重视;“中国经济具有完备的大工业体系和独立自主的科研平台,市场潜力巨大,有可能形成完整的、自主的产业链体系。因此,在能源战略上中国必须有长远打算”,可知可燃冰并非“终极能源”,能源战略方面应有长远眼光。需要注意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可燃冰分离出的气体体积较大,运输难度极大,需要建造海底管道,或将气体液化,因此不仅是开采,储存和运送的成本也相当高。这些障碍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决”,可知要加大技术研发、攻关的力度,突破技术瓶颈;“中国石油大学陈光进教授曾指出,贸然开采海洋中的可燃冰可能会引起地质和生态灾难。另外,技术瓶颈只是可燃冰开采的障碍之一。从开发成本角度看,可燃冰的经济效益是否足以与石油、天然气媲美,也存在疑问”,可知要研究如何更经济、合理地开发,跨越成本障碍等。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
|||||||||||||||||||||||||
录入时间:2021-02-05 12:0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