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材料二: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1. 材料一中孔子反复强调“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体现了孔子_______的精神。 2.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义愤填膺;周武王弑纣,孟子却说是“诛一夫”。孔孟的看法矛盾吗?请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知其不可而为之 2. 不矛盾。①孔子旨在维护周礼,强调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制度。陈成子杀国君,是周礼所不允许的,所以孔子坚决请求出兵讨伐乱臣贼子。②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商纣王败坏仁义,周武王诛杀独夫,是替天行道。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理解某一个句子时,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而要把它放在文章的整体语言环境中,从其与前后语句的联系推断句子的意思,推敲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只有把握住全文,才不会理解错句子的意思。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的有效阅读区间。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明确区域内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提供了什么信息。孔子反复强调“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孔子明知自己去报告不会有结果,但仍去报告鲁国国君和三个执掌实权的人,“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了他对周礼的执着。 点睛: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理解语句的意思。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本题,需要联系材料的意思,分析概括体现孔子的精神。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义愤填膺;周武王弑纣,孟子却说是‘诛一夫’。孔孟的看法矛盾吗?请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解读时,需要明确观点,可抓住两人所处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以及两人各自的主要思想,知人论世。孔子尊崇周礼,孔子依据周礼中的君臣等级制度,所以,陈成子弑简公,孔子义愤填膺,请求出兵讨伐他;孟子强调民本思想,结合“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分析可知,孟子说是‘诛一夫’,依据君王的德行是否符合仁义。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国君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材料二: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回答道:“在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
|
录入时间:2021-04-22 09:3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