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伍光良》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篇章,它所带来的“民主”和“科学”即“五四”精神,是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即把科学与民主当作一个整体。新文化运动宣告科学文化是一种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旧文化。此后,科学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一批具有科学素养的知识分子一直致力于科学知识、方法与精神的传播,从而招致“科玄论战”,但最终“科学派”取得胜利,这表明科学文化在中国得到初步巩固。“科玄论战”捍卫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逻辑,其意义不逊于“五四”运动。 经过“科玄论战”,中国的文化界认识到:近代以来,科学文化是先进的,是世界文化大潮中的主流,具有“世界共性”;而中国文化已经沦为地方性的“本土知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新文化运动后,科学地位日趋上升,这在中国学术界表现得最为明显。传统知识分子都自觉尝试用科学思维方法来研究中国现实问题,那种训诂考据、六经注我等旧式学问淡出学界视线;知识分子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学界学风蔚然一新。 “科玄论战”后,科学文化在中国影响涵盖中国整个思想界,造就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繁荣,特别是一大批青年学生参与进来,这对他们人生观的重塑有重大意义。当然,由于“科玄论战”中“科学派”对传统文化的矫枉过正,也产生了一些理论误区,造成中国思想界的持续论战,余音至今不绝。 此后,科学研究被纳入了社会建制,即便在战局混乱的动荡年代也不例外。中国有了一大批自己的科学家,他们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下抱着科学救国的愿望,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科学文化也开始沿着一个有目的的轨迹向前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续航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迅速出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科学研究纳入国家发展轨道,踏上了建制化道路。建国初的十多年,科学研究取得良好开局,科学文化渐成风尚。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首先思想解放,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再度出场,科学与民主得以重新恢复。“知识改变命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了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这与文艺复兴时期喊出的“知识就是力量”互为镜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从国家战略上升为基本国策,科技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与此同时,中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国人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与文化产生自信。 中国文化经历了自大、危机、自卑、自觉和自信的曲折过程,让人清楚地看到,科学文化始终充当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还源源不断地修正作为存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保驾护航,理应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伍光良《建构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五四”精神标志中国科学文化从科学知识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 B. 经过“科玄论战”,中国文化已经脱离世界文化大潮的主流,沦为“本土知识”。 C. 在科学文化陶冶下,中国一大批科学家开始以科学救国之心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D.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研究走上建制化道路;90年代“科教兴国”上升为基本国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站在历史的高度,揭示新文化运动以及“科玄论战”的重要意义。 B. 第二段从思想认识和实际效果等维度入手,指出了“科玄论战”的巨大影响。 C. 文章以反思“科玄论战”为前提分析了科学文化对重塑青年学生人生观的意义。 D. 文章按照历史时代顺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科学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新文化运动后,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知识、方法、精神的传播,导致了“科玄论战”。 B. 传统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用科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国现实问题,使科学地位日趋上升。 C. “知识改变命运”口号的提出,借鉴和继承了文艺复兴“知识就是力量”的精神。 D. 科学文化不但始终充当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增量,而且作为存量修正中国传统文化。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建构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伍光良》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错误有二:一是因果关系不正确,根据原文,是“科玄论战”让中国文化界认识到“中国文化已经脱离世界文化大潮的主流,沦为‘本土知识’”,并非“科玄论战”导致“中国文化已经脱离世界文化大潮的主流,沦为‘本土知识’”;二是时间关系不正确,“中国文化已经脱离世界文化大潮的主流,沦为‘本土知识’”并非在“科玄论战”之后。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以反思‘科玄论战’为前提”错误,第3段共2句,第1句论证“科玄论战”的正面意义,第2句反思“科学派”的负面影响,第2句并不是阐述第1句所需的前提条件。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知识改变命运’……成了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这与文艺复兴时期喊出的‘知识就是力量’互为镜像”。D项偷换概念,“作为存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而非“科学文化”。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
|
录入时间:2021-04-24 09:1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