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阅读调查·小说月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从影院之内火爆到影院之外。有人“入戏太深”,跟电影中的科学设定较起真儿,我们不妨找科学家们来科普一番,然后再回味这部电影,定会别有一番意思。 《流浪地球》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就得说说让地球离开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了。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分析:地球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而2017 年全球总发电量大概是25571 TWh,大约合3.21×1013焦耳。也就是说,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 总之,带着地球去流浪,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一任务,那得无比厉害才行。而且行星发动机实现上述任务所运用的重核聚变技术,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只能出现在科幻中。 (摘编自《“流浪地球”靠谱吗?》) 材料二: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厄休拉·勒奎恩女士曾经说过,未来之所以对作家们具有吸引力,正是因为它不可预知,“什么都可以写,不用害怕发生矛盾”。 但是许多作家会在写作时精心研究物理或者计算方面的最新发展;有些作家为了配合故事情节,会发明出一些“不可能”的科技产品(例如厄休拉,勒奎恩在1966年发表的小说《劳卡诺思的世界》中首次出现了一种名叫“安塞波”的超光速通讯设备,该设备可让相隔天文距离的人之间进行即时通讯);还有的作家则像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那样,用时间机器将读者带到遥远的未来去见证人类的不幸命运,以便引发社会舆论。 有时候,一些看似怪异的想法也会成为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科幻小说的能力,让那些拥有科技知识的读者能够激发想象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设想。例如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1828-1905)在1865年发表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提出了利用光能推进宇宙飞船的想法。而今天,世界各地的技术人员正在积极研究用于太空飞行的太阳帆。 (摘编自《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塑造未来?》) 材料三: 科幻文学之所以在20世纪十分兴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科幻相对于科技的超前地位。今天许多科学的新发现,在几十年前的科幻作品中就出现过。不少科技的进展,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科幻的启迪、促进。正是科幻领先于科学的这段距离,造就了科幻文学的“惊异感”,构成了这一类型文学的最大魅力。 但今天,科幻正在,甚至已经被科技赶超。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教授吴岩作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在不久的将来,科幻文学将不复存在。”刘慈欣则认为不要夸大科幻文学的转现作用。科幻作品不可能走在科技前面,因为它们的所有科技元素都来自现实的科技知识。如果说科学探索的是自然规律,那么科幻则注重创造出一种既震撼、又有美学空间的想象力。没有科学的存在,科幻不可能有那么疯狂的想象力,它的想象力还停留在传统的想象力。传统的想象力、神话中的想象力不但在空间、时间、能量级别上,而且在涉及物质的尺度上,比起科学所描述的都差得很远。一个国家科幻文学的水平发展到什么状况,受众多少,取决于受众对科学的了解。因为只有当科学的教育、普及做得越好,大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越深,科幻作品才越有生命力。 当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而文学观察的对象是人与社会。科幻不仅想象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关注在技术应用之下,社会将如何演变。在西方,至少一个世纪以来,科幻作家就在遵循这种纲领——反思科学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困感和灾难。 (摘编自《当科技进步超越了想象 科幻文学的价值何在?》) 材料四: (资料来源于《关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阅读调查》) 1. 对科幻作品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 B. 科幻作品不仅要普及科学或对科学技术进行解释说明,还要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C. 科幻作品的意义在于启示性,开拓人们的思想和视野,同时也引发读者的反思。 D. 科幻作品范围跨越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它与科学之间相互启发,又彼此促进。 2.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尽管科学和科幻都一样需要想象力这个助燃剂,可它们基于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科幻因科学而更具想象力。 B.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科幻一度被看成是科学的先导;但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科幻作品不可能永远走到科学的前面。 C. 科学是科幻小说的故事资源,可以推动目标情节得以实现,创作科幻小说需要较为深厚、广博的科学知识,并紧跟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发现。 D. 科幻作品并不一定能预测未来,它的社会功用在于希望人类通过思索对未来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而不在于它的警示性。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应具有哪些因素?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关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阅读调查·小说月刊》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D 3. (1)有一定的科学基础,能激发读者的科学精神;(2)丰高的想象力;(3)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注整个世界的前途。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本题B项曲解文意并且“还要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据原文材料三中“科幻作品不可能走在科技前面”,“它们的所有科技元素都来自现实的科技知识”,“只有当科学的教育、普及做得越好,大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越深,科幻作品才越有生命力”可知,在今天,科学的教育和普及能提高科幻作品的生命力,而不是选项中所说的科幻作品“要普及科学或对科学技术进行解释说明”。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学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一一比对,选出答案。D项,“而不在于它的警示性”表述错误,据原文“科幻作家就在遵循这种纲领——反思科学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困惑和灾难”可知,科幻作品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材料一中说有人“跟电影中的科学设定较起真儿”,科学家谈电影《流浪地球》的想象,可以看到好的科幻电影,要有一定的科学作为基础,并且能激发读者或观众的科学精神。材料二中列举了一些科幻作者的奇思妙想,“科幻小说的能力,让那些拥有科技知识的读者能够激发想象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设想”可见,好的科幻作品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材料三中提到“一个国家科幻文学的水平发展到什么状况,受众多少,取决于受众对科学的了解。因为只有当科学的教育、普及做得越好,大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越深,科幻作品才越有生命力”,“科幻不仅想象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关注在技术应用之下,社会将如何演变”,“科幻作家就在遵循这种纲领——反思科学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困惑和灾难”,这些信息都表明科幻作家关注 人类的命运和整个世界的前途,科幻作品的意义很是深远。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1)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
|
录入时间:2021-04-24 0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