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致力传国学·光明日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生致力传国学 1918年农历二月初六,南怀瑾出生于浙江乐清。他很小就被送到私塾学习。对先生摇头晃脑的吟诵,南怀瑾半是有趣半是懵懂地学着。私塾学习奠定了他传统学问的基础。 南怀瑾的父亲特别注重家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要求儿子学行一致、知行合一。良好的家风使他从小志存高远,正是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他也养成了同样的品格。 年少时,南怀瑾曾思索读书为何。与祖母的一段对话,意外地改变了他“读书为官”的初衷。一天,他坐在祖母床边读《三国志》,祖母突然放下手中针线活,说:“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哪!,正看书看得心潮澎湃的南怀瑾惊诧万分,问:“那我读书干什么呀?,祖母回答说:“一代做官九代牛。”祖母的这句话,后来常被南怀瑾在课堂上引用,告诫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要有更大的目标。也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不问禄位问功德”的修行之路。 南怀瑾一生涉猎颇广,研究儒、释、道经典,皆有建树。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但他最为著名,传播最广的著作当数《论语别裁》。 早在1975年4月,南怀瑾就开始了普及传统文化的探索。那时,社会上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他说,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他一直试图还原孔子思想家的地位,让大家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他说,那些强调纲常伦理。类的东西,是后代儒生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而逐渐附加上的;于是,孔子的思想在发展中被曲解和误读得渐渐多了,孔子也成了一个被随意涂抹的偶像。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他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一时间在台湾掀起了《论语》热。 半个多世纪以来,南怀瑾漂泊四方,一直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而奔走呼号。回到香港后,他开始着力推广儿童读经运动。读诵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的基本经典。南怀瑾亲自为读经运动选编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教材。‘这一活动不仅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推广,甚至还影响到东南亚、北美、欧洲的华人社会。 2000年,南怀瑾又在太湖边亲手创办了太湖大学堂,秉承宋明书院之教育,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传道授业解惑,践行“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主张。 此生致力传国学,在南怀瑾将传统文化解读给大众之际,非议渐生。有人称其是“伪国学大。师”,也有人说《论语别裁》根本就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 对此,台湾学者薛仁明的话,也许能说明一二。“他将文史哲艺道打成一片,不受学术规范所缚,也不受学术流派所限,更不管枝节末微的是非与对错;他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因此,他的书可风动西方,也可让没啥学问的人读之欣喜。于是,明白者,知其汪洋闳肆、难以方物;不知者,便难免有‘随便说说’‘野狐禅’之讥了。” “从学术视角看,有些人认为南怀瑾还称不上是一位国学大师。但是从坚持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看,今天又有哪一位学者能超过南怀瑾先生的社会影响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砖南怀瑾的贡献感佩不已。他还说起了南怀瑾和北大国学研究院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楼宇烈曾经两次去香港拜访南怀瑾。南怀瑾非常关心北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多次建议北大能够成立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表示自己可以出资支持。1992年1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它就是北大国学研究院的前身。此后,南怀瑾如言。为研究中心提供经。费予以支持。 南怀瑾之子南一鹏一语道出父亲的心思:“不同于学院派中规中矩的思路,这就是他讲学的风格,大抵能引起人们关注传统的心思,父亲的目的就达到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3日第11版) 【相关链接】 ①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湾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后来,他又在台湾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台湾周刊--忧国忧民的儒道学者南怀瑾》) ②南怀瑾的一生不能仅当作“国学大师”“禅学大师”看待,在学术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在有的读者看来,可能有常识性的错误,但总归成绩是主要的。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朱晓剑《知行合一南怀瑾》) 1. 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2. 作为一位学者,南怀瑾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3. 南怀瑾先生的讲学风格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讲学风格的评价。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此生致力传国学·光明日报》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①出版数百种著作,流通世界,在华人社会掀起国学热。②在普及传统文化上起步早,范围广。③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亲自选编教材。④设立“十方书院、太湖大学堂”等文教机构。⑤资助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⑥配合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2. ①学行一致、知行合一。他受家风的影响,谨遵父亲的教诲。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他质疑朱熹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提出自己个性化解读;在讲 学时有自己的风格。③淡泊名利,大度包容。他“不问禄位问功德”,对他人的质疑看得很淡。④志存高远,执着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从小就志存高远,半个多世纪以来漂泊四方,传播传统文化。 3. 特点:①融汇文史哲艺道,旁征博引。②不受学术规范和学术流派限制,不在意细节是否精确。③信手拈来,不拘一格。④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评价:可以持肯定态度。①这种讲学风格融合经史,不拘一格,是对传统的创新。②这种讲学风格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考虑到了普通人的感受,是一种更高的讲学境界。 也可以持否定态度。①这种讲学风格很随意,不严谨,不符合学术规范。②这种讲 学风格曲解了原作,无法带给听众正确的认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明确题干要求,问题要求“南怀瑾先生‘此生致力传国学’,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筛选出南怀瑾先生致力于传国学的具体表现。而“国学”是指那些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精华的东西。弄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事例,然后概括作答即可。本题中,文中第四段提到“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再如,“他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一时间在台湾掀起了《论语》热”。但这两个例子是同一个范畴的东西,那就是讲解经典著作,传播经典著作,掀起国学热。所以在答题时,相同的答案应当合并作答,不同的答案分点作答。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借鉴小说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文章中找句子,然后概括作答。从原文“南怀瑾的父亲特别注重家风,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要求儿子学行一致、知行合一。良好的家风使他从小志存高远,正是在父亲的引导和影响下,他也养成了同样的品格”可看出:南怀瑾先生学行一致、知行合一。从原文“那时,社会上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僵硬老旧,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但南怀瑾一直主张,传统是随时可以创新的,并非简单的复古”可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从原文“祖母的这句话,后来常被南怀瑾在课堂上引用,告诫学生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要有更大的目标。也是这句话开启了他‘不问禄位问功德’的修行之路”可看出:南怀瑾先生淡泊名利,大度包容。从原文“南怀瑾一生涉猎颇广,研究儒、释、道经典,皆有建树。他全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出版《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数百种著作,并被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可见:志存高远,执着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探究文章中人物讲学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从文章中找出信息句,然后结合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治学态度等对人物进行深层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本题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要求分析南怀瑾先生的讲学风格,通过对全文信息的筛选,我们可以找到以下信息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可见:融汇文史哲艺道,旁征博引;“他行文论事,总信手拈来,左右逢源;言说之方式,更是不拘一格”可知:不受学术规范和学术流派限制,不在意细节是否精确,也可看出:信手拈来,不拘一格;从“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南怀瑾一直在讲《论语》。他充分考虑到从未深入接触过《论语》的普通人的感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旁征博引,融合经史,将原文编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可看出: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第二个问题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讲学风格的评价”,关于评价,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持肯定态度,主要是体现了创新的精神,但这种做法曲解了原作,无法带给听众正确的认识。如文中“南怀瑾讲《论语》,不复古。他说,朱熹注释的《论语》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他一直试图还原孔子思想家的地位,让大家看到儒家思想是正向的”,而“通俗易懂,旁征博引”的讲学风格,能顾及到大众,但从反向思考的话,这种讲学风格太过随意,不合常规。 |
|
录入时间:2021-04-24 09: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