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王富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妨从语文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上感受一下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主体(编者按:文本和师生)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文本,实际上是人类的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它是过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他们的创造,体现的是他们的创造者的主体意志和思想愿望,他们对于他们的创造物是有主体性的。我们要感受和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不是从它对我们现实人的直接使用价值来判断、衡量,而更应当从他对当时社会、当事人的作用和意义来衡量。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这种遗产的本身,更是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过程。一代代的人要得到更迅速的成长,是不可能一切从头开始摸索和创造的,而必须首先了解过往人类的创造成果和创造过程。在从事各项具体社会事业的社会成员则需要掌握过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他们要通过现代知识分子的著作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文化遗产,以具体的从事各项事业,他们在这种文化传承的关系中更接近语文教学中的学生的位置。这也就有了社会文化中的三个主体的关系的问题。

这三个主体是有差异、有矛盾的。创造者的主体性假若压抑了现实社会知识分子和一般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古代文化的创造者就被神圣化了、绝对化了。在这时,现实的人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俘虏,文化遗产表面上得到传承,但一代代人却失去了古代文化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它所导致的是现实文化的衰弱和现实社会的主体性地位的丧失。

若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并不尊重人类的、民族的文化遗产,并不尊重过往人类的创造意志和创造精神,并不想感受和了解这些遗产是怎样被古代人创造出来的,而是一味根据自己的现实愿望和要求抹杀古代人的创造成果,他们的创造性也是得不到发展的。这种虚无主义态度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以外的所有人的主体性的蔑视,意味着把其他社会成员都置于自己的奴从者的地位,它抹杀了古代人对于自己创造物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压抑了接受者的主体性地位。这正像一个教师既不想切实的感受文本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的地位。这时,社会表面上很繁荣的文化,知识分子编织着五花八门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却不是从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理解中产生出来的,而是从与别人对着干的方式中产生出来的。你说向左我向右,你说向右我向左;你讲唯物我唯心,你讲唯心我唯物,其实他自己是什么思想也没有的。

但是广大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也不能无视人类文化遗产的创造者的主体性,不能抑制和窒息的现实社会,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在这时,整个社会陷入愚昧和盲目,否认知识、文化、历史和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把狂妄当个性,把蛮干当创造,把迷信当信仰;整个社会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盲目状态。

以上这三种社会状态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我们应当吸取这些历史的教训。

(节选自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文本的价值和意义,由我们师生直接使用价值来判断、衡量。

B. 作者、教师和学生衡量“文本”价值所产生的矛盾和差异需统一,不能对着干。

C. 古代文化被神圣化、绝对化,现实社会人就不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和创造者。

D. 教师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解释文化遗产时,文本、师生三个主体性都会受到伤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类比论证,指出文化传承主体之间的关系近似于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B. 文章主要运用假设推理的方法,论证衡量文本的三个主体有差异、有矛盾的观点。

C. 文章分析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主体关系的问题,旨在强调文化传承是语文学科的使命。

D. 文章以反思与关怀历史的视角,论述了社会成员主体性膨胀导致的不良社会状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风影响世风,世风反映学风,我们要注意二者关系,以学风带动世风。

B. 对待前人的创造,后辈不是推倒重来,必须虚心学习,这样才能迅速成长。

C. 文化创造者和师生都是主体,唯有彼此尊重,文化价值才能得到良性的衡量。

D. “你说向东我说向西”或许有利于对话者衡量对方,从而利于它们的产生思想。

下载Word版试题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王富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述类文本相关信息的综合与概括能力。需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主要观点和文章重要概念,对照选项,逐一精准核对。这种题型考验学生对议论文文体内容的把握程度,有一定难度。加强训练,完全可以应对。A项,“直接使用”判读错误,与原文“我们要感受和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不是从它对我们现实人的直接使用价值来判断、衡量,而更应当从它对当时社会、当时人的作用和意义来衡量”相悖。 B项,“矛盾和差异须统一”判断错误,与原文“这三个主体是有差异、有矛盾的”相悖。C项,“现实社会人就不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和创造者”夸大其词,原文“在这时,现实的人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俘虏,文化遗产表面上得到传承,但一代代人却失去了古代文化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它所导致的是现实文化的衰弱和现实社会的主体性地位的丧失”,可见只是丧失了主体性地位,不是“就不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和创造者”。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述类文本相关信息的综合概括能力,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正确判断,学生议论文基础知识薄弱的,这种题型不易拿分。学生需要加强议论文三要素知识点的学习。C项,“旨在强调文化传承是语文学科的使命”错误,应该是强调“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这一论点。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型需要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看法,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和设置陷阱的主要方法:强加因果、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不合逻辑,等等。同时需要学生细心和耐心,仔细甄别选项和原文的区别。D项,“或许有利于对话者衡量对方,从而利于他们产生思想”与原文观点不一致,原文“你说向左我向右,你说向右我向左;你讲唯物我唯心,你讲唯心我唯物,其实他自已是什么思想也没有的”。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如何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录入时间:2021-04-25 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