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乡村擦泪·冷清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乡村擦泪 冷清秋 这纯粹是一群小青年一时的心血来潮加上异想天开。 他们自称是什么“拍客”,看到他们胸前和手里捧着的黑疙瘩,老才叔立马就明白过来,这东西他见过——照相拍照片么!对方领头的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叫大奎。老才叔忍不住乐了,因为他家在城里打工的娃子也叫大奎! 大奎说,老叔,我们是到这儿拍照片来着。正好路过,远远看见有一片桃林,就来了。 老才叔放下碗说,好,别走了?中午招待你们。 这帮人哪里是要来蹭饭的!他们追求的是时尚、美感、原生态、瞬间……总之,就是这在旮沓村老太永远也不会懂的玩意儿。 但是“价值”这种东西,永远都在于发现——小青年中有个女娃子突然“呀”地叫了声,抄起相机咔嚓咔嚓摁个不停。 这是啥意思?老才叔刚点上烟袋锅吸一口,味儿还在嘴里噙着,就见这女娃子恨不得扑到自己脸上。 好么,又来一个……三个、四个…… 一群人举着“长枪短炮”把一个老头围在中间。 老才叔心里哆嗦,说娃呀,叔可没这么多钱,照不起这么多相! 一群人就乐了。刚才那女娃子摆弄着相机说,老叔,不花你钱,你知道么?你特上相,你和那磨盘特配,让人有一种特想哭的感觉,给人一种很强烈的主题暗示,叫做…… 有人接腔说,古老的回忆! 对!女娃子特别激动,说,就是这个感觉——“古老的记忆”——今年的头奖我拿定了! 这女娃子长得跟个仙女一样,说话的声音也好听,反正高兴就好,背靠着磨盘吸烟的老才叔也跟着“嘿嘿”地乐。这村里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可不么,自村里的年轻后生都离开村庄去打工,这草,都已经快把村里的路给吃了,更不要说那一户户锁着门的房屋和院子。 但是这些年轻娃娃好像反而特别好这一口,看见个破了的橡子露出来也会兴奋半天。看见草比看见地里的苗苗还高兴。 望着围拢过来的老头老太太,豁着牙笑的娃子,这帮年轻人临走时说,叔,我们还来。你们这儿太美了,淳朴、自然,衰败里还带着无限的生机…… 这话要是细琢磨估计能让老头发懵,所以老才叔就只记下来两个字:还来! 大奎说,我们不但常来,还要在这里成立一个拍摄点。 这话竟然不是说着玩的,大路口那儿真竖起个牌子,写着“桃园拍客部落”,看得路过的人一愣一愣的。于是来拍照的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惊动了当地派出所跑过来看这村子到底出了什么事。 口碑的力量超强悍,尤其这村就在城市边上,开车不过三个小时车程,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空气这么好,小溪流绕着山洼,各种植物长得相映成趣。尤其是那片桃林的照片,一张张分发出去,搅动了多少整天只能在家里看盆栽的人的心情。 大奎说,叔,您干脆做农家乐算了,您放心,有我们帮您。一来您有个收入,再者我们常来,也有个落脚休息的地儿。 老才叔说,好。你们来,也喜庆。 大奎是一个拍客群群主,这群可大,有几百人之多,周边县市的成员也不少。结果这里就成了一个大家周末相聚休闲拍照的好处所。 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浓烈了,关门几年的小卖部重新开了。道路也被修葺一新,还是按的特文艺的那种范儿来弄。 人多的地方就有生意,何况开车来的这些还都是肯花钱的主。 镇政府终于反应过来了,立马抓住了这个热点,当机立断,把“旮沓村”这名字扔到旮沓里,然后定名为“桃花源村”什么的。 老才叔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不是因为每个月他的农家乐都能有进账,而是因为这庄子终于活泛起来。老才叔家的农家宾馆挂匾那天,大奎那帮人也来了,他们七手八脚就弄好了一切,大奎指着门匾“桃源人家”几个字得意地说,叔,你看这几个字好不?! 可老才叔这会儿忙得哪儿顾上回答呀?他正把电话捂在耳朵上屏息静气地听着,哎着,嗯着。电话是儿子打的,他说车票已经买好,明天到家。 还说这次回来再也不出去打工了!旁边孙子的奶声奶气也被老才叔捕获进了耳朵。 挺直腰板的老才叔抹着两只眼笑。 说,好呀!好! (选自《大南方·小小说》)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提到老才叔的儿子大奎在城里打工,倒数第三段提到儿子打电话说这次回来再也不出去打工了,前后呼应,从侧面表现了农村的变化。 B. 这篇小说叙述视角不断发生变化,从老才叔的视角叙述时,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而从进村拍照的青年的视角叙述时,语言充满了现代气息。 C. 一群人举着“长枪短炮”把一个老头围在中间拍照,一个女孩儿还说老头特上相,与那磨盘特配,有强烈的主题暗示,展示了老才叔的亲和力。 D. 大奎带队的拍客群的到来,让看着衰败的旮沓村的美被发现,被传播,而且老才叔的农家乐建了起来,旮沓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2. 小说中的结尾“好呀!好!”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 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有什么意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给乡村擦泪·冷清秋》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①是老才叔对大奎问门匾“桃园人家”几个字好不好的回答;②是老才叔对儿子打电话马上就要回家并表示不再出去打工,家人会长期团聚的回答;③是老才叔对农村变化的赞美,农村从落寞到热闹,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归;④也暗含对给农村带来变化的拍客的赞美。 3. ①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后,村庄成了空心村,除了留守儿童就是老人,房屋、道路失修破败,可谓“充满了泪水”;②拍客们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让村庄活起来,带动了农家乐、小商店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可谓是给“乡村擦了泪”;③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当下农村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关注,他不想让乡村继续落寞下去,并对如何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展示了老才叔的亲和力”曲解文意,年轻人之所以围着老才叔拍照录像,是因为老才叔背靠着磨盘抽烟袋的造型体现了“古老的记忆”。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小说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中的结尾“好呀!好!”有什么含意。结合前文,可见从表面上,这是老才叔回答大奎的话,是老才叔对大奎问门匾“桃园人家”几个字好不好的回答;其二结合上文“电话是儿子打的,他说车票已经买好,明天到家”,这里老才叔的回答也是给儿子说的,是老才叔对儿子打电话马上就要回家并表示不再出去打工,家人会长期团聚的回答;其三大奎他们到来后,村子有了很大变化,这也是老才叔对农村变化的赞美,因为村子从落寞到热闹,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回归;从小说主题方面看,这个回答,也暗含着老才叔对给农村带来变化的拍客的赞美。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有什么意味。小说主要情节就是写了大奎等拍客的到来给落寞的乡村带来了活力,并且使外出务工人员回到乡村的故事。所以从情节角度前文后文形成鲜明对比,结合“可不么,自村里的年轻后生都离开村庄去打工,这草,都已经快把村里的路给吃了,更不要说那一户户锁着门的房屋和院子”拍客到来之前,大量人员进城务工后,村庄成了空心村,除了留守儿童就是老人,房屋、道路失修破败,可谓“充满了泪水”;结合“口碑的力量超强悍,尤其这村就在城市边上,开车不过三个小时车程,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空气这么好,小溪流绕着山洼,各种植物长得相映成趣。尤其是那片桃林的照片,一张张分发出去,搅动了多少整天只能在家里看盆栽的人的心情”“大奎是一个拍客群群主,这群可大,有几百人之多,周边县市的成员也不少。结果这里就成了一个大家周末相聚休闲拍照的好处所。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浓烈了,关门几年的小卖部重新开了。道路也被修葺一新,还是按的特文艺的那种范儿来弄”拍客们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让村庄活起来,带动了农家乐、小商店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可谓是给“乡村擦了泪”;从主题角度理解,小说以“给乡村擦泪”为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当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关注,他不想让乡村继续落寞下去,并对如何解决当前农村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
录入时间:2021-04-25 09: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