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从生命到罐头·王开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生命到罐头

王开岭

很多时候,生命的“成长”表现为一条从简单到复杂、从明晰到混沌、从纤盈到臃肿、从摇篮到罐头的路径。

对少年心理有着诱惑和塑造功能的并非课本,而是成人世界的生活模型和价值面貌。不管少年的天性如何纯真,无论童年教育多么诗意和美好,一旦他离开童话和教室,面对实际的社会挑衅与竞争敌意——尤其生活的诸多不公、复杂人际和“潜规则”,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愕、迷惘、沮丧、失措后,他便开始了适应世侩秩序、遵守集体契约的人生实习。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追逐“成年”的游戏中,一方面,他为自己的稚气惴惴不安、羞愧难当,陷入深深自卑——他狠狠撕毁童年的名片,宣布与之决裂;一方面,他潜心观察那些成人榜样,仔细揣摩,暗暗效之,唯恐模仿得不像,唯恐不知深浅不合规矩不对路数……渐渐,他开始以“成熟”“稳重”自居,以嘲笑同辈的“幼稚”“单纯”为能事了。

至此,在其心目中,他才真正“长大”。他为自己终于换来的“老道”沾沾自喜,引为生命资本。其实,“老道”又何尝不是“势利”“圆滑”“乖巧”“投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同义语?可惜,他已不觉有何异常了。即使他童心未泯,良知犹存,偶尔也会对某些阴暗和不公露出愤懑,但这并不改变什么,为了保全自己,他同样会向“复杂”妥协,对“臃肿”微笑,向“龌龊”献媚,与“潜规则”合作,甚至倚仗俗恶扩充自己的生存实力和地盘……

褪去了天真,生命也就失去了生动,剪掉了羽翼。当一个人的灵魂因饥饿而狼吞虎咽——并因不节食而变得臃肿,他就真的衰弱了,生命亦变得可疑。就像煮熟的扇贝,你已听不到涛声,嗅不出海的气息了。

生命终于变成了“成品”。一个个儿童排着长队,由教父们领着,经过“学校”一级级甬道,走向“社会”这座热气腾腾的孵化器。终于,一队队的商人、官员、买办、得意者、落魄者、蹒跚者、受难者——手执各种证件、履历、薪袋、诉状、合同、标书、欲望计划……鱼贯而出。

凯斯特纳说:“从前他们是孩子,后来长大成人,不过现在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是啊,什么样的人呢?

冷漠、猜忌、等级、敌意,取代了爱、信任、平等和友谊,温柔变成了粗野,轻盈变成了浊重,慷慨变成了吝啬……生命变成了罐头。生命就这样诗意地开始,又这样臃肿而可耻地结束。

孩子有了新的孩子,教子成了新的教父。公正的上帝,曾送给每人一件了不起的礼物——童年!可惜,多少人很快就将其丢掉了。

然而,这绝非我们的初衷。绝非我们生活的目的。

尼采悲愤地说:“我要告诉他们,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又为何变成小孩……小孩是天真与遗忘,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神圣的肯定。”

在神性的眼里,儿童世界,是人类的天堂。而孩子,代表着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

1. 结合文意,分析生命变成罐头的原因。

2. 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下载Word版试题
《从生命到罐头·王开岭》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①成人生活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价值观对孩子的消极影响。②激烈的社会竞争所产生的生存压力。③孩子自身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和卑劣生存法则的妥协和顺从。   

2. ①美好的世界应当像儿童的世界一样充满爱、信任、平等。②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应当像孩子一样具有纯真、诗意和美好的特征。③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回归到“人之初”状态的期待和呼唤。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对应的信息源,然后进行筛选概括。从全文来看“生命变成罐头”,是因为:①“对少年心理有着诱惑和塑造功能的并非课本,而是成人世界的生活模型和价值面貌。”成人生活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价值观对孩子的消极影响。②“为了保全自己,他同样会向“复杂”妥协,对“臃肿”微笑,向“龌龊”献媚,与“潜规则”合作,甚至倚仗俗恶扩充自己的生存实力和地盘……”激烈的社会竞争所产生的生存压力。③ “他潜心观察那些成人榜样,仔细揣摩,暗暗效之,唯恐模仿得不像,唯恐不知深浅不合规矩不对路数”孩子自身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和卑劣生存法则的妥协和顺从。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意蕴和艺术构思的能力。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文本最后一段,①“儿童世界,是人类的天堂。”美好的世界应当像儿童的世界一样充满爱、信任、平等。②“而孩子,代表着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未来的全新的生命类型应当像孩子一样具有纯真、诗意和美好的特征。③综合分析可知,最后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回归到“人之初”状态的期待和呼唤。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 “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录入时间:2021-04-25 09: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