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在《历史》一书中提到:“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佗陷阱”,它是当前我国社会公信度面临困境的侧面反映。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下降,除了自媒体的特性及其传播特点等工具原因之外,“塔西佗陷阱”的形成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信任具有“社会嵌入性”特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文化传统等“社会背景”对社会信任的水平、内容和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任问题,必须在特定的行政生态环境(社会背景)下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转型期的资源分配不当、利益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民众心理失衡,产生“仇富”的情结屡遭曝光的官员贪腐行为或官商勾結,更是刺痛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政府工作人员在作风、纪律、形象、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负面特征容易引起不信任的发生。媒体上曝光的个别官员学历、履历造假,抽“天价烟”,戴“豪华表”,都引发对政府工作人员执政能力、道徳品行的拷问和质疑。此类事件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政府对民众的利益诉求不作为或态度不当,加之少数意图不轨者借助网络煽动群众,试图将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扩大化,都导致政府滑入“塔西佗陷阱”。 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影响政府信任的直接因素有两点:一是公众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二是公众对政府整体角色与运作的认知。而“政府信任度=对政府的认知/公众期望”。公众期望的提高会致使其对政府满意度下降,从而产生对政府信任的不利影响。自媒体时代,政府通过互联网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增进了二者之间的了解,提高了公民对政府的认知度,但政府内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在通过自媒体散播出去,降低了公众的期望值。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一阵网络反腐热潮,“公民记者”对政府机构和行政官员展开“全景式监控”,网络與论聚滴成浪,官员迫于压力快速辟谣,其态度的斩钉截铁反而更惹怀疑。民众步步紧逼,挖掘出事件真相,最终权力部门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查处与遏制。由此可见,民众对政府期望与认知的相对剥夺感、失落感成为其对政府产生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政府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政府工作人员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塑造自媒体时代的新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职能的正面认知,维护政府公信力。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道德素养,时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时刻关注社情民生,刚正廉洁,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地取信于民。其次,通过新媒体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话语形象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应掌握说话技巧,多进行脱稿训练,塑造自己的讲话风格,尽量避免使用官话套话,塑造良好的话语形象。自媒体时代,政府面对危机事件和公信力的新挑战时,第一时间把握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便可引导與论的走向。危机事件来临时及时应对,平日注重形象维护,双管齐下必将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摘编自《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 1. 下列所列的事项,属于“塔西佗陷阱”效应的一项是( ) A. 放羊娃多次在没有狼的时候喊“狼来了!救命啊!”,等到狼真来了,他的呼救没有凑效。 B. 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盘剥百姓民不聊生,终致民怨沸腾、土崩瓦解。 C. 武汉红会官微辟谣,网传“可凭介绍信去红会领取物资”说法不实,此举引发民众不满。 D. 国家卫健委深切哀悼因发布华南海鲜市场疫情被训诫而后在工作中染病离世的李文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思路清晰,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结构全文。 B. 文章主体使用了因果论证方法,逐层递进分析了“塔西佗陷阱”形成的原因。 C. 文章从工作人员的角度阐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策略,提素养、树形象两不误。 D. 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前者用反例三言两语警醒读者,后者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一定区域内如果经济资源分配得当、经济利益分配均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B. 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表现出了某种负面特征,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滑坡。 C.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与期望值密切相关,然而对政府期望值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其信任度的提升。 D. 平时注重形象维护、取信于民,危急事件时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及时应对,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重塑。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公信力的缺失导致政府跌入“塔西佗陷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首先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同时还需要掌握设题的陷阱,如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类题型尤其要注意答非所问的错误选项。 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塔西佗陷阱”效应的基本含义,通过文章第一自然段可以找到它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塔西佗陷阱”。据此分析选项如下: A项,“狼来了”的故事与“政府公信力”无关; B项,不符合政府“说真话、做好事”遭误解的特征; C项“武汉红会辟谣”是说真话,但却引发公众不满。符合“塔西佗陷阱”的特征。 D项,只说到政府行为,不涉及是否遭误解。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逐层递进分析”错误,从原文“首先,从宏观层面看”“其次,从微观层面看”“最后,从公众心理角度看”,可以看出这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非“逐层递进”。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项,“如果……就……”的推理过于绝对化。通过原文“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日益凸显,社会矛盾逐渐显现”等文章内容分析可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水平的不是只有经济一方面的因素。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
|
录入时间:2021-02-06 11: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