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匿名信·[意大利]莫拉维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匿名信

[意大利]莫拉维亚

那年我在B城求学,与一个名叫托里西的人交上朋友,他是市镇所的职员。一家寡妇有几间房子出租,我们两人都住在那儿。托里西整天就穿梭在他窄小的住所和市镇办公大楼挂有壁画的大房间。他总是不断地把自己如何贫寒、谦逊、无知,挂在嘴边,这使他显得过分矜持。由此我了解到他是个十分自负的人,自负到情愿谦卑地贬低自己,而不让别人侮辱自己。说实在的,他这种狡黠和机敏使他在那堂堂的外表下隐匿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心灵。我在工作之余,总跟他在一起,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这样一个省城里,交通往来和人间的关系,都局限在一条不到百步长的街道,要引人注目并非难事。为此当我第一次收到匿名信时,我并不感到十分惊讶。我被告知不该与托里西先生交朋友。信里说他是个用心险恶、诡计多端、妒忌成性、专门惹弄是非的坏家伙,并警告我得留神他等等。落款处写的是常见的“朋友”两字。我把信扔了,还是与托里西来往。过了没几天,我又接到两封匿名信,信中继续对托里西的品格恶意中伤。又过了好几天,第四封匿名信说得更明确了,但我发现有拼写的错误,信上说托里西赌钱输了,他将向我借钱,叫我不要借给他,因为他是个大骗子。那天晚上,有人敲我的门,进来的是托里西,他神情尴尬,说要求我帮个忙。我不由自主地叫喊说:“我打赌,你是来向我借钱的。”

我的话使他感到十分意外,他很快否认,说他不需要钱,而是要向我借一条领带,他要去参加一次晚宴。我想他是害怕了,在最后一刻把要借钱的事突然缩回去了。但第五封匿名信写得更厉害了,我被告知说托里西想跟我们房东寡妇的18岁的女儿里维亚于11月7日私奔,还特别提到托里西有一个同谋,他将用车在那边教堂的角落里等着他和姑娘,然后就把他们送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这一次我得弄明白,究竟谁是匿名信的作者。我也想阻拦他们。但说实在的,他们私奔与我不相干。那么多的错字、歪至扭扭的粗犷笔体,一时使我怀疑上了女佣人,但那可怜的姑娘是个文盲。7日的晚上到了,寡妇、女儿、托里西和我四个人都在,在餐室里,大家专心致志地玩开了牌。我尽管在玩牌,眼睛却瞧着里维亚,她的脸庞平静而又温和,我不禁怀疑私奔的事情的真实来。托里西也很平静,但我觉得他所有的姿态都带着一种矫揉造作,像是个蹩脚的演员。打完牌,各自回房间。过了两、三个小时,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使我跳将起来。我冲出房门,一头就撞见了托里西,他已穿好了衣服,帽子压在眼睛上,朝门口走去。他对我说他睡不着觉,想上街散散步,问我是否做伴?我同意了。大街上,空无一人。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托里西似乎心不在焉。我对他说:“您在这座城市里,或许就在您住的家里,有一个敌人吧?”

“难道只有一个?”他带着讥讽的口吻反问道。

“有个势不两立的敌人。”

我回答说。我扼要地向他讲了匿名信的事,尤其是最后一封信,那封谈到私奔的信。我们来到广场上。我似乎在雨夜的黑幕之下,隐约看见了教堂角落里停放着一辆汽车的黑色轮廓。托里西简单地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

在黑幕中,我隐约看见了教堂角落里停放着的那辆汽车。托里西简单地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

对他的坦率,我感到吃惊,我询问他:“为什么?”他耸耸肩说“就是为了取乐。”

汽车从教堂的角落里开了出来,在我们身边缓缓驶过,托里西做了个简单的手势,好像赶一只苍蝇似的。汽车在两排阴暗的大厦之间逐渐走远了,我感到托里西几乎是用伤感的眼神看了汽车一眼,我问道:“这汽车原来……”

“我哪来的汽车!”他马上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是谁的,一辆平常的汽车。”

“你揭发的只是你臆造出来的缺点和罪行,但我看不出你这样做有何乐趣?”

“反正为了消磨时间。”

我们到了寡妇的家门口。

“那拼写的错误是怎么回事?”我问道。这回,他真的傻眼了,反问说:“哪些错误?”

“‘大骗子’一字少了一个‘C’,‘事件’的冠词后面多了一个鼻音,‘姑娘’一字中的‘Z’字母写成‘C’了,我一时曾以为是女佣人写的信……你是故意这样做的吧?”我见他马上沉下了脸,很生气。

“我没有故意这样做……”他说话的声调使我很反感,“……写字是没有错字……晚安。”

几天后我离开了B城,我经常自问,为何托里西要写那些匿名信。我得出的结论:他是个懦夫,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没有勇气行动,就只好写信。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行动壮胆。但一年后,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内心感受和猜测,使平凡、简单的事件变得错综复杂,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寓新奇于平淡中”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B. 小说开头部分没有急于叙述情节,而是先对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勾勒,这种写法使下文人物的活动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

C. 当“我”说出托里西的拼写错误时,“他真的傻眼了”“他说话的声调使我很反感”,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笨,这会让别人笑话的。

D. “我”向托里西讲了匿名信的事,没料到托里西直接说“那些信都是我写的”,迅速将矛盾冲突推向意想不到的高潮,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

2. 小说中“匿名信”对塑造托里西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结尾有何用意?请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下载Word版试题
《匿名信·[意大利]莫拉维亚》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①托里西反复写匿名信来消磨时间,反映了托里西现实生活中百无聊赖的境况以及内心精神世界的空虚。②匿名信内容多为托里西说自己的坏话,信中常出现低级的拼写错误,印证了开头对托里西“自负到情愿谦卑地贬低自己,而不让别人侮辱自己”这一形象的描写。③托里西用匿名信来给自已增加勇气,最终却没有付诸行动,突出其“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形象。   

3. (1)从情节上来看:与前述诸多情节(托里西也曾幻想过和里维亚一起出走……)相契合,“偶然的巧合”实际上并不是巧合,在文章结尾明确了托里西写匿名信想借钱、计划私奔等情节都是真的,前后形成呼应。(2)从主题上看:“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说明她也看清了托里西“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本质,深化了主题。讽刺了社会上一些虽有想法却不付诸行动的人,如果缺乏实干的勇气,成天百无聊赖,终将一事无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笨,这会让别人笑话的”分析错误。当“我”说出托里西的拼写错误时,他表现为“他真的傻眼了”,并且说“我没有故意这样做……”“……写字是没有错字……晚安”这些恰恰说明了托里西的“自负”,在错误得到证实时,还不承认错误,可见其“自负”之极,作者也由此对托里西说话的声调很反感,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笨,这会让别人笑话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理清文章的情节,然后将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性格发展结合起来分析,分析时还要结合文中议论和总结性的句子以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等等。

本题题干中“‘匿名信’对塑造托里西的形象有密切关系”已经明确指出“匿名信”与“塑造托里西的形象”有密切关系,所以,着重分析“匿名信”和“人物形象”。

“匿名信”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通过“屡次收到匿名信”“查找谁写匿名信”“查出谁写匿名信”来展开情节发展。从“屡次收到匿名信”这一情节来看,作者第一次收到“匿名信”时,“我把信扔了”,作者最后一次收到“匿名信”,才“这一次我得弄明白,究竟谁是匿名信的作者。”通过这一情节可以看出写“匿名信”人的百无聊赖,结合后文“反正为了消磨时间”等处,可以看出托里西生活的无聊,想通过写“匿名信”来打发这无聊的时间,足见托里西精神的极度空虚;从“查找谁写匿名信”来说,作者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信的内容与自己好友托里西有关,更重要的是信的内容错误百出,,当后来证实是托里西自己所写时,这一情节刚好印证开头“由此我了解到他是个十分自负的人,自负到情愿谦卑地贬低自己,而不让别人侮辱自己”;从“查出谁写匿名信”来说,当得知“匿名信”是托里西自己所写时,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个懦夫,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没有勇气行动,就只好写信。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行动壮胆”,从而突显作者对托里西这一形象的塑造。

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整理,分点作答即可。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及小说结尾好处的能力。分析文学作品结尾的好处有规律,考生应牢记。如:呼应前文,引人深思。丰富人物,完成人物形象刻画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化主题等。具体作答时,一般结合原文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效果、主旨表达和情感抒发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谈谈小说以“我得知里维亚真的从家里出走了,这是偶然的巧合。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结尾有何用意?答题关键词是“结尾”“用意”,并且题干让考生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情节上分析,通读全文,里维亚出走在前文有过“托里西也曾幻想过和里维亚一起出走”的暗示,所以说“偶然的巧合”其实并不是“巧合”,文章中还有很多情节都是前后照应的,比如在文章结尾明确了托里西写匿名信想借钱、计划私奔等情节都是真的,这样使文章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而不突兀。

从主题上分析,“但她不是跟托里西走的”,说明里维亚也认清托里西的“真面目”——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里维亚即便是出走也不会和这样的人出走。通过这样的结尾,揭示出当时部分人的空虚无聊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映射出现实生活中那些只说不做的人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以此结尾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令人深省,进而深化文章主题。

录入时间:2021-02-06 11:35:46